|
雖然鋼鐵大中型企業5月首度實現盈利,但一直居高不下的産量仍是行業調控最為頭疼的問題。昨日,記者從工信部權威人士處獲悉,工信部正在密集籌劃解決鋼鐵業“虛火上升”的辦法,尤其是控制産量的增長,其中涉及兼併重組、資源稅、淘汰落後和進出口關稅等四項政策措施。 工信部本週舉行了遏制鋼鐵行業産量過快增長座談會,傾聽大中型企業意見。工信部準備以此為基礎總結向國務院匯報。據悉,大中型鋼企普遍反映中小企業對市場産生較大衝擊,尤其在擴大建材産能上,地方投資衝動很大。工信部下一步將聯合幾大部委實地調研,重點摸底國內鋼鐵産量的實際情況、鋼企在環保和稅收等方面的落實情況,尋找控制産量進一步增加的辦法。 5月上旬,工信部下發《關於遏制鋼鐵行業産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但實際效果不佳,5、6月國內鋼産量仍然維持高位運行。“之前是大中型鋼廠減産,小企業增産,現在鋼價上來了,所有企業都在積極啟動産能,而行業調控怎麼壓産、壓到什麼程度合適,都是非常重要和複雜的問題。”鋼企人士説。 上述人士透露,工信部已經完成《鋼鐵業兼併重組條例》的初稿,而淘汰落後産能的具體辦法也在由工信部牽頭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進行制定,將把淘汰落後納入到行政領導的業績考核範圍內,同時加強環保監督。 擁有自有鐵礦山的鋼鐵企業一致反映資源稅改革對企業成本的重大影響,工信部也在積極研究如何支持國內鋼企降低國産鐵礦石成本的辦法。“這三方面的問題在國內各地情況都有所不同,也十分複雜,而且相關辦法還需要幾大部委會簽同意,最快年底前可能&&。”他説。 另據了解,工信部還在與相關部委就鋼鐵産品進出口關稅調整的問題進行研究。由於國內鋼價高於國際,導致今年二季度我國再度成為鋼材凈進口國,大量國外産品衝擊國內市場。受國內企業建議,主管部門在考慮是否對進口産品加徵關稅。同時,鋼企也希望國家進一步增加冷熱軋等産品的出口退稅,緩解出口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