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信貸增量可能再降 個人貸款超對公貸款
    2009-06-02    徐以升 周靜雅 石仁坪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某大型銀行高層日前告訴CBN記者,5月新增信貸估計為4000億~5000億元。這個數字較4月份5918億元的新增信貸規模再次下滑。
  多位銀行業人士向CBN記者&&,貸款增速放緩和難持續性已成業界共識。進入二季度以來,隨着政府項目的逐步減少,銀行業對於年貸款總量的預期有走低趨勢。顯然,業界對宏觀經濟是否回暖存在疑慮。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四大行的數據,個人貸款已超過對公貸款,而票據融資則萎縮到10%的比例。

  大項目高峰期已過

  如果按照四大行貸款約佔行業一半的“慣例”,5月新增信貸也與上述數字接近。
  CBN記者昨日獲悉,工農中建四大行5月前30天新增貸款1717億元,與4月全月相比少增近500億元。不過,從前幾個月期末衝刺來看,5月31日一天內能夠創造的信貸增量不容小覷。
  四大行5月信貸數據依然顯示出下旬衝刺的特徵,前20天增速較低或者負增長。CBN掌握的數據顯示,5月前30天,工商銀行新增貸款468億元,農業銀行新增貸款264億元,中國銀行(3.64,-0.03,-0.82%)新增貸款698億元,建設銀行(新增貸款287億元。而在5月30日之前的一週內,四大行的新增貸款分別達到263億元、305億元、416億元和152億元,佔到這30天四大行總量的66%。尤其是農業銀行,前20多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種特徵在4月份表現得也很明顯。
  前述大行高層&&,5月信貸增量較前幾個月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項目的高峰期已過,其次是由於銀行考核特徵導致的前高後低貸款習慣。
  “主要的問題是需求,銀行得挑項目。”該人士&&,前幾個月,對於政府的刺激政策,銀行要積極跟上,要爭取投放機會。
  對於國有控股銀行,一定要支持大股東的政策,同時也要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市場逼着銀行去搶項目,因為剩下的項目風險更大。
  也有銀行業人士認為,經歷了四五個月的信貸高速增長,銀行業的態度在發生改變。此前,銀行業認為全年信貸可能到8萬億~9萬億元,現在的共識是可能不會有這麼猛,信貸增長的可持續性並不強。
  某大行深圳分行人士日前在國信證券舉辦的沙龍上&&,4萬億投資項目從報批到發改委審批通過至少需要2個月,因此很多計劃中的項目還沒有出來。此外,“感覺非政府部門的貸款需求較少,還沒有看到復蘇的跡象。”

  個貸超過對公貸款

  信貸結構的變化也值得關注。
  CBN掌握的數據顯示,四大行5月前30天新增對公貸款603億元,佔比只有35%,而個人貸款達到943億元,佔比達55%。而在前五個月(不含5月31日)的總量中,新增對公貸款15276億元,佔比為56%。由此可見貸款結構的轉變。
  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昨日在出席“金融危機和氣候變化”會議接受媒體採訪時&&,未來大項目貸款減少,中小企業貸款升溫;企業單位貸款下降,個人貸款上升是最明顯的結構性變化。
  “4、5月,監管部門對於貸款有了新要求,而且隨着大項目的減少,各銀行對於中小企業的關注將增加,個人貸款增速變快。”前述大銀行高層人士説,這可能與房地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回暖有關係。
  結構變化最為劇烈的是票據融資所佔比重。與年初票據融資新增貸款比例一度超過40%相比,四大行5月前30天票據融資僅僅增加了171億元,佔比約10%,其中兩家銀行的票據融資甚至出現負增長。而截至5月30日,四大行今年共增加票據融資8282億元,佔新增貸款總量的比重約31%。
  王永利還&&,5月票據融資可能出現零增長。這主要是由於去年年底以來企業和銀行都擔心有規模控制,因而對票據融資的積極性很高,在第一季度集中釋放。而隨着監管的加強,虛假票據融資也會隨之減少。
  不過,上述大行深圳分行人士認為,信託貸款的融資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信託貸款利率不受央行基準利率限制,信託貸款需求會很大。同時銀行為了調整收入結構,提升中間收入比重,會將更多的貸款安排為信託貸款,從而能夠收取手續費。但信託貸款利率下浮較多,事實上部分體現了利率市場化的壓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