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館商鋪“變”出污水處理廠
    2009-03-30    本報記者:鄧建勝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江西省贛州市集中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百日會戰”結束,總投資11.6億元的贛州污水處理廠和17個縣的污水處理廠於3月底前全部建成,近4萬平方公里的贛州從此結束了縣縣沒有污水處理廠的歷史。這是江西省整合省直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産巧解治污融資難題的最新進展。
  “在沒有增加政府資金壓力的情況下,我們以省行政事業資産集團公司作為融資平台,計劃用不到2年的時間,就可以建成原本需要15年才能建成的項目。”江西省省長助理、省財政廳廳長胡幼桃説。

  被遺忘的鉅額資産

  長期以來,由於環境意識不到位以及初始建設成本也就是一次性投入大,地方政府籌資難等原因,江西省污水處理建設相對遲緩。
  去年,江西省提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決定用2年時間在全省所有縣市建立污水處理設施,新增日處理污水能力165萬噸,截污管網3310公里,項目概算總投資需72億元。江西省是欠發達省份,若單純依靠中央和省財政每年安排的污水處理專項資金,須十幾年才能建成。
  迫在眉睫的治污措施如何上馬?鉅額的建設資金從何而來?
  為了“巧做無米之炊”,江西省瞄準了一筆“幾乎被人遺忘”的鉅額資産——行政事業單位所屬的賓館、招待所、商鋪。長期以來,這些經營性資産一直由各單位分散佔有、各自使用,國有資産的資本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為將資産轉化成資本,實現其價值功能的最大化,江西省從去年5月開始進行改革探索:由省財政廳牽頭組建省行政事業單位資産管理中心,代表省政府對省直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産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完全支配其經營收益。
  據介紹,這84家省直單位都屬於純國有資産,也都是原來行政機關辦的“三産”。這部分機構和資産從原來的行政機構即各廳局剝離,也是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必然。由於出資人還是原來的人——省政府,這些單位及資産整理劃轉出來後,全部統一劃歸省政府新組建的經營性國有資産管理中心這個“新婆婆”的名下,與原來的所屬機構毫無關係了。
  目前,江西已對納入整合改革的84家省直單位經營性資産産權實施了劃轉,據初步評估,整合的資産價值不低於150億元。

  被激活的治污項目

  如何利用這塊價值150億的資産?
  江西省財政廳首先將這些資産通過産權折股,2008年8月組建省行政事業資産集團公司,然後用其向銀行質押,將全省85個污水處理廠項目打包成一個整體項目,自行籌措資本金12億元,統一向國家開發銀行牽頭的8家銀行融資銀團貸款,順利獲得期限為15年的60億元貸款,從而保證了全省85個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資金的需要。
  對於全省財政總收入只有816.8億元的江西省來説,一年多時間能籌集到72億元資金集中建設污水處理廠,撬動的“支點”就是新組建的江西省經營性國有資産管理中心。以抵押的方式取得了60億元的銀行貸款。而從銀行來説,手裏拿着價值150億的國有資産放貸60億元,抵押貸款率不到30%,沒有任何風險。
  這樣的治污模式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稱為污水處理建設的“江西模式”,是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融資建設方式的有益探索,在全國屬於首創。其特殊之處在於:一是在政府有力的推動下,依靠資産管理中心這一運作平台,短短一年多時間籌集了需要15年左右才能籌集的72億元建設資金。二是江西省政府把全省85家縣污水處理廠打包成為一個項目,進行統一融資、統一招投標、統一集中建設、統一出讓、統一還貸。而不是類似其他省份一樣,由自己融資、自己建設、自己經營。
  “借了這麼多錢,有沒有壓力?我們認為沒有。”胡幼桃説。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對於直接投入污水處理廠建設的30億元貸款本息,待污水處理廠建成後以不低於成本的價格全部出讓,即可償還,目前已經有境內外20多家機構企業積極要求受讓特許經營權;對於42億元用於管網等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投入,江西省計劃用每年現有的6億元專項資金逐年償還。
  據介紹,目前江西省85個污水處理廠已完成投資30億元,今年底有望全部建成。

  相關稿件
呼和浩特污水處理率提高到85%以上[圖] 2009-01-13
目前全國仍有上百城市未開徵生活污水處理費 2008-12-30
分散污水處理有望解決治污難題 2008-12-23
中部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市場化過速隱患多 2008-12-23
部分鄉鎮污水處理廠:設施不易建 運行更艱難 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