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壓頂 “城投模式”成為地方融資新途徑
    2009-02-20    作者:吳芳蘭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央政府&&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後,地方政府投資計劃超過18億,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紛紛出爐並陸續上馬,但資金來源卻一直困擾地方政府
  2月19日,為期2天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在重慶落幕。在由財政部、世界銀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研討會上,“城投模式”作為政府投融資模式被寄予厚望。
  同日,上海城投發布公告稱,將發行為期5年、面額為30億元人民幣的中期票據。募集的資金中15億元將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有關專家指出,除2月底將啟動的2000億元地方債,“城投模式”正在成為地方政府投融資的重要方式。

建設投資逼近財政年收入

  “去年重慶市的財政收入近千億元,但目前重慶在建和待建的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達830億元,幾乎相當於重慶市一年的財政收入。”重慶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高發公司)董事長李祖偉在研討會上説。
  高發公司是一家政府性投資公司,重慶共有類似公司八家,分別是重慶銀行、重慶水務、商社集團、四聯集團、重慶建工集團、重慶國信和重慶能源集團等,俗稱“八大投”,佔到了目前重慶基礎設施總投資額70%以上。據世行研究報告,2006年底,重慶八大投的全部總資産為1901億元人民幣,佔重慶市國有資産總額的40.7%。
  “隨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亟待上馬,未來部分集團不同程度面臨着資金壓力。”重慶市有關人士説。重慶市國資委資料顯示,在“十一五”期間,重慶八大國有投資集團預計將完成共計3000億左右的投資,超過重慶市三年的財政收入,投融資計劃龐大。

“城投模式”肩負重任

  2月18日,世界銀行高級基礎設施融資專家卡莫蘭罕在發言時,對“城投模式”&&了肯定,並認為在加速地方基建、實現基建市場化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一模式,把原來由政府直接舉債為主的投資方式,轉變為由建設性投資集團向社會融資為主的市場化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機制,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投資格局。其運作模式歸納為:政府把城市資産無償劃撥給投資公司,使公司的資産規模達到一定的貸款條件,公司根據政府建設的要求籌措資金後再將資金轉借個項目法人。
  重慶八大投資本金來源為國債注入、規費注入、土地注入、存量資産注入和稅費返還,通過銀行、債券、股市、信託等各個渠道獲得融資,目前累計融資2500余億元,目前債務餘額為1800余億元。
  “今後八大投將加強對國際市場上股權私募基金利用,信投、租賃企業是資金通道,引入戰略性投資。”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説。12月底黃奇帆曾&&,已有6大企業集團做好了上市準備,“2009年3-4月股票市場回暖後,將有望根據各個企業情況陸續在A股市場上市”。

還債時間表受關注

  黃奇帆曾&&,這一模式的關鍵技巧是,“‘儲地-融資-建設’循環,保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儲地-整治-出讓’循環,保證投資公司自身投融資能力。”
  事實上,這種主要依靠政府信譽融資,擔負着為政府揹債職能的政策性公司,投入市政基礎建設,其回報率相對較低,其債務償還能力一直受到懷疑。
  “償還能力的爭議一直存在。”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復興&&,這些以政府為背景,通過公司主體去獲得融資,已經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資模式,雖然投資效益很高,但是資金效益卻相對較低。而償還主要依靠財政補貼的方式,針對這一情況,政府應制定償還比例和時間表。
  對於一些地方性投融資公司已經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進行直接融資,以及在償還時間表上的問題,卡莫蘭罕&&,中國相關部門應加強信用評級等風險監測機制建設,完善“城投模式”。

數 字

830億元
  去年重慶市的財政收入近千億元,但目前重慶在建和待建的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達830億元,幾乎相當於重慶市一年的財政收入。

  相關稿件
重慶軟體外包産業藍圖將於2009年5月份繪就 2009-02-20
重慶:借讀費取消捐資助學費登場 2009-02-19
高樓林立 重慶為高層建築建立“消防戶口” 2009-02-19
重慶路橋因違規行為被剔除出上證公司治理板塊 2009-02-18
重慶火車站節後春運發送旅客超過120萬人 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