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市場對中國的銀行充滿信心
    2009-01-19    作者:歐陽潔    來源:人民日報

  “戰略投資者減持中行股份,不是對中國市場沒有信心,而是基於自身的財務狀況和戰略調整的考慮。目前,中國的銀行業處於歷史上最好的階段,大家對中國的銀行充滿信心。”中行副行長朱民説。事實上,自RBS減持消息正式公布後的兩天,中行股價累計上漲近5%。

中行和國家獲益最多

  此次減持後,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BS)凈收益8.1億美元,瑞士銀行集團(UBS)和李嘉誠基金的凈收益為3.49億美元和2.21億美元。
  “與此相比,我們的收益遠遠大於這些戰略投資者。”朱民説,“上市前,中行的年凈利潤僅為259億元,僅僅過了三年,截至去年第三季度,中行的凈利潤達到599億元。上市之初,中行的資本金僅為1816億元,如今已經達到2538億元。到2008年底,中行已累計上繳稅費和國有股東的股利2263億元人民幣,等於‘再造’了一個中行。”
  更多的收穫來自於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治理機制的改善,金融産品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國際化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走向國際化。”朱民説。

市場充分認可中行股份的價值

  “戰略投資者減持中行股份主要是出於對自身財務狀況的考慮。”朱民説。
  實際上,去年11月份,中行開始在全世界尋找潛在買家接盤,其選擇的標準是聲譽好,規模大,看好中國市場並打算長期持有中行股份的投資者。
  正是因為準備充分,在RBS轉讓中行H股過程中,市場對中行股份的有效需求高達52億美元,相當於減持金額的2.2倍,整個交易過程只花了三個半小時,由此可見市場對中行股份的認可度。

中外資銀行技術合作不會終止

  “中國的銀行最終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管理。”朱民説,“當初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目標就是,通過股權多元化,加強市場的監管作用,其次是提升中行的産品設計能力。目前看來,這些目標都達到了。”
  “UBS、RBS雖然不是中行的戰略投資者了,但是中行還可以繼續和他們合作,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産品上。目前中國市場上最缺的就是金融産品,今後我們要將更多的金融産品引入國內。”朱民説。

  相關稿件
中國銀行:11個月出口信保融資近19億美元 2009-01-06
2008年中國銀行業事件簿 2008-12-31
銀行業協會評出2008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2008-12-30
中國銀行正式推出“中銀財富管理”服務 2008-12-30
劉明康:中國銀行業要“借危機興改革” 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