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1-15 作者:黃少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1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汽車産業和鋼鐵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其中包括五條原則性綱領:一是培育汽車消費市場,從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徵收車輛購置稅;從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國家安排50億元,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以及購買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增加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並清理取消限購汽車的不合理規定。
二要推進汽車産業重組,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併重組,支持汽車零部件骨幹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擴大規模。三要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今後3年中央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四要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推動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産業化,中央財政安排補貼資金,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大中城市示範推廣。五要支持汽車生産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完善汽車消費信貸。
會議認為,汽車、鋼鐵産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産業,涉及面廣、關聯度高、消費拉動大。制定實施汽車和鋼鐵産業調整振興計劃,對於推進汽車、鋼鐵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促進相關産業和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會議強調,加快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必須實施積極的消費政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需求,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推進企業聯合重組,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自1985年起徵至今,購置稅每年給國家財政帶來幾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稅收。也就是説,購置稅本身就是汽車工業的貢獻。如今,汽車工業的發展遇到困難,購置稅適當反哺一下是應當的。”1月14日晚,在獲悉國務院審議並原則通過汽車産業振興規劃後,中國汽車工業經濟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李京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階段性減免購置稅是政府當前應該採取的主要救市措施,這也是最有效的救市措施。”
李京生認為,汽車工業在現代經濟中起首要作用,而此次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汽車工業的衝擊很大,各國政府都在&&各種救市措施。由於中國經濟處於産業升級的重要階段,這也是汽車工業發展的最好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更應該採取有效措施,推動汽車消費,並通過汽車消費帶動整個社會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我們認為,根據溫總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基本指導方針,對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車的購置稅實行階段性全免。這不僅有利於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社會,也有利於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李京生認為,汽車進入家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在當今中國,經濟型家轎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生活必需品,是代步工具,因此,不能再把汽車認為是高消費,是用窮人的錢去補貼富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對記者説:“影響2009年車市的首要因素是消費者的信心,因此政府&&的綜合救市措施,能迅速提升消費者的信心,帶動國民經濟各相關産業的發展。”中汽協剛剛公布的2008年銷售統計數據顯示,1.6升及以下車型已經成為轎車市場的主力,市場佔有率超過60%,也就是説,政策&&後,將有超過半數的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好處。因此,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多數消費者&&,計劃在汽車産業振興規劃後買車。
與之前坊間盛傳的兩個方案“2.0升或1.6升及以下排量購置稅全部免除,時限半年”相比,國務院審議並原則通過的汽車産業振興規劃打了不少折扣,但更立足長遠。董揚&&:“振興規劃&&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救市,五條原則性綱領為汽車産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