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俄天然氣衝突尚未結束!莫斯科和基輔之間的談判預計不會很快有具長期穩定性的實質性結果。現在,往來於兩地的歐盟國家人士已更清楚地認識到,歐洲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與過境國同樣“不可靠”。替代能源線路選擇問題與對新能源通道的關注問題正再度熱絡起來。
歐洲想多源多途取氣 終究難逃脫俄氣挾制
從政治角度來看烏俄天然氣衝突,俄羅斯方面極力游説的“北線”、“南線”與歐洲支持的納布科項目之間的確是衝突的。
一些德國媒體指出,這不過是普京的一個“狡猾的宣傳戰游戲”,意在迫使歐洲同意參與造價已升至75億歐元的“北線”項目。對歐洲天然氣消費國來説,過境烏克蘭的供應線路頻繁中斷,風險加大,波羅的海生態問題也可能因此降到第二位了。
從經濟利益角度來看,阿塞拜疆經濟與政治分析研究中心主任薩比林 巴基洛維認為,納布科項目並不意味着減少俄氣供應。其對歐洲的意義在於,保證歐盟國家消費非俄來源的天然氣能穩定增長。也就是説,納布科項目的目的不是用別的氣源來取代俄氣——畢竟該項目的設計輸送量僅為310億立方米,而且在第一階段的供應量只有80億立方米。
從這一意義上説,俄羅斯沒必要擔心納布科項目的競爭風險,而只是擔心其對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天然氣的影響力減弱。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一直在游説阿塞拜疆,準備購買“沙赫—田吉茲”氣田的天然氣了。
早有納布科項目之議 可惜天然氣供量不足
考慮到歐盟對俄、烏兩國都談不上什麼真正的信任,分析人士傾向於認為納布科項目的動力在增加。而在該項目落實過程中,西方與俄的地緣政治衝突重心也將轉移到中亞。
然而,即使從純技術角度看,沒有俄烏衝突,納布科項目依舊缺乏現實性。
該管線由歐盟投資,從裏海地區的伊朗開始,途經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最終在奧地利結束。歐盟可借此改變目前天然氣供應依賴俄的局面。但此項目儘管多年談判,進展仍相當緩慢。其中的關鍵問題是需找到足夠的氣源。
根據計劃,該管線天然氣主要來源於裏海地區。但裏海沿岸國家圍繞裏海法律地位的分歧由來已久,問題至今懸而未決。能源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伊朗不參與,那麼僅靠阿塞拜疆的天然氣難以持久、大量供應。
能源走廊炙手可熱 阿塞拜疆地位陡升
俄羅斯政論家、後蘇聯空間社會政治進程研究中心主任阿列克謝 弗拉索夫日前對媒體&&,俄烏天然氣衝突讓歐洲再次認識到能源來源多元化的重要性。在這一背景下,阿塞拜疆也就再次引起了西方和俄政治家們的關注。
英國衛報評論認為,吸引阿塞拜疆加入納布科項目極其重要,但俄同樣需要阿産天然氣。
烏俄天然氣衝突使能源過境小國阿塞拜疆的地位陡然上升。
阿塞拜疆能源與工業部長納吉克 阿利耶夫日前對媒體透露,阿已收到希臘和土耳其方面購買阿天然氣的建議。
不過,已有100多年能源開採歷史的阿塞拜疆能否擔當起眾多歐洲國家“能源供血者”的責任,現在還很難説。其中的核心問題在於裏海的天然氣儲量。
業界分析人士指出,“沙赫—田吉茲”已探明可採儲量只有1萬億立方米,而土庫曼斯坦的可採天然氣儲量至今還是個謎。此外,一個更為關鍵而微妙的問題是,在8月格俄衝突後,阿塞拜疆與哈薩克斯坦領導人採取了更加謹慎、均衡的政策。
從阿塞拜疆的立場來看,這場衝突也刺激阿思考能源出口的多向性。古老的俄羅斯諺語“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暗示着,阿塞拜疆或許該認真地考慮一下俄方的建議了。自2008年6月開始,俄羅斯一直沒有放棄購買阿塞拜疆全部天然氣的努力。去年12月24日,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發言人庫普裏亞諾夫再次提出購買阿塞拜疆全部天然氣,並稱雙方正在就此進行談判。
本報1月13日巴庫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