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先行指數回升 製造業重拾升勢尚需時日
    2009-01-09    作者:吳婷    來源:上海證券報

  歲末年初,反映工業經濟的一系列宏觀指標均帶寒意,而近日公布的宏觀經濟景氣先行指標卻為寒冷中的製造業帶來些許陽光。
  日前發布的2008年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較上月上升,而12月份第二産業用電量也較前月上揚,這是否意味着製造業景氣跌勢已經趨穩,甚至樂觀一點説,拐點即將來臨?

先行數據帶來樂觀因素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12月份 PMI為41.2%。儘管仍然處於50%以下的低位,但比上月上升了2.4個百分點,使得業界出現了一些樂觀的聲音。
  凱基證券(KGI)分析師王志霖&&,PMI指數的回升,或許表明多項經濟刺激計劃已開始顯現成效,企業預期有所好轉。但是否顯示製造業生産呈現好轉局面,仍需其他數據進一步證實。
  中採諮詢總經理於穎告訴記者,2008年12月産成品庫存指數為44.7%,比上月下降6.1個百分點,説明製造業産成品庫存有所消化。分行業來看,部分先導行業庫存的消化前兩月已經有所顯示,上月整體數據發生變化,説明下降趨勢已經形成。
  無獨有偶,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發布的數據,2008年12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2737 億千瓦時,環比上升6.8%,高於預期。其中,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産業用電量較上月環比上升221.66億千瓦時,環比增加11.7%。

製造業回暖尚需時日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處處長張永軍告訴記者,先行指數回升傳達了製造業跌勢趨穩的信號,但是未來形勢恐怕用“謹慎樂觀”形容都還欠妥當。他認為,在世界經濟整體格局悲觀情況下,中國採取的投資促進措施,以及對於出口企業的優惠政策,固然能給製造業帶來回轉的有利因素,但是要扭轉全局尚力量不足。
  相比中國,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PMI數據更不容樂觀。日本2008年12月PMI季度調整後降至紀錄新低,12月美國工廠製造業指數、歐元區12月Markit採購經理人指數均降至新低,外部市場經濟的放緩乃至衰退使得中國出口企業難以在短期內回暖,而刺激擴大內需也需要過程。
  此外,企業從消化庫存轉向擴大再生産需要時間。製造業的整體復蘇可能要等到2009年的年中至第三季度。

數據回升可持續性待觀察

  西南證券宏觀高級分析師董先安指出,季節因素也會成為月度數據變化的原因,是否可持續有待觀察。
  企業為聖誕以及新年等節日産品的開工生産,也是造成去年12月PMI數據回升的一個因素,據商務部監測,全國千家核心商業企業零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3%,內需增加刺激了訂單指數回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從業人員指數仍在下滑。宏源證券分析師杜徵徵認為,中國的製造業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在勞動力需求沒有實質性的增長之前,製造業難以走出衰退。

  相關稿件
危機當前 應慎提製造業轉型 2009-01-08
製造業人口銳減 長三角多措施促就業 2008-12-30
專家:中國再製造業三大“瓶頸”亟待解決 2008-12-29
"北京高端製造業投融資服務平台"正式啟動 2008-12-26
瀋陽鐵西區打造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 200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