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産業振興規劃 目標不能僅是救市
    2009-01-08    作者:黃少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與救房市“親者痛,仇者快”的社會反響不同,在救車市這個問題上,行業協會、汽車廠家和消費者出現了一邊倒的呼籲。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汽車業已經連續數月出現銷量環比、同比雙下滑。
    近日,記者獲悉,發改委已將汽車産業振興規劃遞交給國務院。由於涉及多個部門,需待國務院進行協調並批准後方可正式對外公布。據了解,在汽車産業振興規劃中,包括多項救市措施,如按照排量減免購置稅,鼓勵新能源汽車,扶持汽車金融、汽車信貸,鼓勵汽車企業兼併重組,政府採購時必須有一定比例的自主品牌汽車等。
    據介紹,國務院組織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擴大內需的十條規劃和十個重要産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鋼鐵業和汽車業的規劃已經制定出來。這些規劃既着眼於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又着眼於産業的長遠發展,成熟一個,執行一個。業內人士普遍預測,汽車産業振興規劃有望於春節後正式&&,該方案旨在保證中國汽車市場維持10%左右的增長。
    對於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中國汽車業來説,振興汽車産業規劃無疑是最好的新年禮物,也是“速效救心丸”。曾多次上書國家相關部委的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認為,車市與房市有根本區別,房市價格的泡沫很高,因此救市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同,出現越降價越持幣待購的尷尬局面;但車市無泡沫,如果降低車輛購置稅,擴大汽車市場的目的能立竿見影。“汽車降價3%~5%可促進汽車銷售增長10%左右,降低汽車購置稅對汽車産業的拉動作用將是巨大的”,他認為,這將使擴大內需的兩台最大的“發動機”——樓市和車市,能真正啟動一台,並且政府在這方面的財政收入和支出相比,不會是負值。
    饒達告訴記者,成品油稅費改革、取消養路費和油價下降,減輕了車主負擔,但沒有直接鼓勵用戶購買汽車。如果同時降低車輛購置稅率,降低購車者的花費,就可擴大汽車的銷量,有可能使車市的增長率跑贏GDP的增長率。還將使汽車業率先反彈,帶動相關行業復蘇。
    去年12月25日,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第三次上書相關部門,建議國家放寬汽車貸款條件,實施與房地産消費信貸利率相似的政策,逐步推動住房公積金向住房與汽車消費公積金的轉型。汽車消費信貸也和&&燃油稅、減免購置稅一起,成為振興汽車産業規劃的重要內容,被看作救車市的“三板斧”。
    據了解,振興汽車産業規劃的宗旨是擴大汽車消費,拉動內需,鼓勵小排量汽車的發展,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鼓勵汽車産業兼併重組,優化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促進汽車工業健康發展。可以説,振興規劃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救市,也不是簡單的擴大內需,而是對中國汽車産業的重新規劃,是汽車産業實現節能減排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新華信國際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總裁林雷認為,在過去幾年中,A00級市場份額持續下滑,從8.4%下滑到5.1%,A0、A和B級車市場相對穩定。2008年第三季度,各級別車市場同比增速大幅度下滑,只有C級車保持小幅增長,A00級下滑幅度最大,B級車也有較大幅度下滑。也就是説,儘管2008年9月1日國家調整了不同排量汽車的消費稅,目的是“抑大揚小”,但小型車的市場份額仍在不斷萎縮,大排量轎車和SUV的份額卻不斷擴大。這一現象,與節能減排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
    調整消費稅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為什麼收不到相應的效果呢?中國汽車工程協會理事長張曉虞認為,這説明政策的力度還不夠大。如果把振興規劃狹隘地理解為救車市,很多長遠目標就很難實現,甚至可能有悖於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把振興規劃等同於救市的弊端還在於,認為車市是可以“救”的,汽車企業等、靠、要,忽視自身競爭力的增強,忽視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
    事實上,此次振興規劃的相關“救市”措施,即便沒有面臨經濟形勢不好、汽車銷量下滑的外界環境,也應該盡快&&。近些年來,我國汽車工業高速增長,但由於政策不到位,導致汽車消費結構畸形,出現大排量熱銷、小排量滯銷的局面。此外,地方政府和汽車企業盲目上項目,出現嚴重産能過剩問題,小、亂、差的局面非但沒有改善,還擴大化了。
    按照排量減免購置稅,鼓勵新能源汽車,扶持汽車金融等政策,坊間已經呼籲了很多年,相關部門也一度擬&&,但“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此次,集中多個政策修訂的汽車産業振興規劃是衝着救市來的,但事實上,這些政策如果制定得好,獲益的絕不僅僅是眼下的車市,而是汽車業的長遠發展。
  相關稿件
中國銀行25億元授信額度助推長春汽車産業 2008-12-03
[直擊華爾街風暴]汽車産業是工業中的工業 2008-11-18
中國汽車産業發展高峰年會將在武漢召開 2008-10-22
[直擊華爾街風暴]金融危機衝擊汽車産業 2008-10-17
[直擊華爾街風暴]危機過後,世界汽車産業出現新格局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