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上市公司經歷太多,“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是産業資本頻頻舉牌對決金融資本的速寫;“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各路草莽借殼搶食資本盛宴的寫照;“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是大股東全面增持不惜被套的決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上市公司衍生品投資遭遇大潰敗的悲壯……上述概括無法窮盡全部,卻可以小見大反映出上市公司2008“大運作”中的百般滋味。 其中,産業資本在時隔4年後如出一轍地再度成功抄底,令金融資本不得不刮目相看。A股在上一輪的産業資本抄底後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特大牛市,産業資本對金融資本發起的新一輪宣戰顯然值得拭目以待。
産業大佬A股圍獵
與很多投資者在上證綜指跌破2000點後的黯然神傷截然相反,一群産業大佬卻興奮異常,這種興奮在12月中旬達到了極致。12月16日和17日,深鴻基和深國商先後宣布被産業資本第二次舉牌。尤其搶眼的是,産業資本的這種舉牌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對價值低估公司的系統性圍獵。 舉牌深鴻基的是中國寶安子公司中國寶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恒隆國際。在此之前,中國寶安控制的馬應龍已經發起了對羚銳股份的圍攻。目前,馬應龍舉牌另外一家湖北醫藥上市公司的傳言甚囂塵上。舉牌深國商的是在香港上市的“茂業係”。相較中國寶安,“茂業係”將系統性舉牌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深國商是“茂業係”在17天內舉牌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另外2家是渤海物流、商業城。 中國寶安和“茂業係”的所作所為,仿佛是“銀泰係”的翻版。“銀泰係”曾在已經控制有銀泰股份的情況下,先後舉牌百大集團、鄂武商A,此後又拿下了科學城。 就在“茂業係”對“銀泰係”的效仿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時候,海螺水泥則將“寶鋼係”、“三一係”作為了模板。海螺水泥公布的三季度報告顯示,它斥資14.73億元持有巢東股份、冀東水泥、祁連山、福建水泥、華新水泥、江西水泥、同力水泥等7家水泥行業上市公司19687.61萬股股票。 除了對冀東水泥進行舉牌外,海螺水泥始終將祁連山的持股比例控制在離舉牌一步之遙的尺寸上。從這種角度去看,實際見到的舉牌産業資本可能僅僅只是冰山一角,盯住獵物的産業資本群體可能更加驚人。 上海榮正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培敏説:“産業資本舉牌幾乎都發生在上證綜指2000點附近,因為這個點位已經有了足夠的獲利空間。可以相信,上證綜指越往下跌,我們可以看到的抄底産業資本會越多。” 正因為如此,投資者才看得到舉牌長城信息的“龍泉係”那樣的産業資本相繼登&。
“龍泉係”增持超過長城信息總股本5%後未公告反而減持後再增持,清晰地表明它對資本市場游戲規則的極度陌生。在極度陌生的情況下仍舊懵懵懂懂地衝進股市,只能説明的是“龍泉係”認為眼下買股票比做實業投資更能賺錢。
産業資本再戰金融資本
不言而喻,産業資本低價買到的是金融資本甩賣股票砸出來的底。讓人悲憫的是,這一幕如同對産業資本上一輪抄底的重現。當時,寶鋼集團、上汽集團、廣發集團等對股改做出保價承諾的産業資本因上市公司股價下跌而被迫進場,數十億元接盤資金幾分鐘就因金融資本的瘋狂甩賣而消耗殆盡。 雖然外人很難真正了解金融資本當時將重倉持股一下子甩賣給産業資本的心理,但估計很多基金經理在賣完股票之後説不定會吁出一口長氣。然而,就在大量産業資本以接手金融資本持股的方式進入二級市場後,上證綜指迅速出現了向6100點狂飆的特大牛市,使得當初低價甩賣的金融資本不得不及時低頭認錯。 現在回過頭去看,産業資本上一輪抄底更像是獲取股改對價的制度性收益,現在的抄底則更多是因為上市公司跌出了投資價值和整合價值。和君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明説,世界經濟史表明,每一輪經濟衰退或危機時總有大量的企業股權和投資性資産出現“無承接”的貶值,那些在經濟周期進入谷底的時候抄底股權和資産的商家往往在下一輪景氣周期到來的時候脫胎換骨、異軍突起,甚至一夜暴富。 中國寶安接連舉牌羚銳股份、深鴻基,或許在最大限度上將産業資本的“野心”暴露無遺。中國寶安曾於1993年舉牌延中實業,打響了A股市場化並購的“第一槍”,但在那之後中國寶安就開始了數年的沉寂。現在,這個資本市場第一例並購案的主角終於按捺不住本性重新殺了回來。中國寶安在2007年年報中就已明確,股權投資是它未來的第一大主業,從中可以看出,它舉牌深鴻基和馬應龍舉牌羚銳股份只是小試牛刀而已。 上證綜指在創出1664點低點後迅速回升,似乎表明産業資本再次戰勝了金融資本。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時曾有不少金融資本正在將1000點設為上證綜指下一個目標位。
産業資本並購好時機
雖然熊市為産業資本的發展提供了抄底的大好機會,但並不是説只有熊市才是産業資本發展的良機。相反,産業資本大規模膨脹的高峰期幾乎都是在牛市中完成的,因為産業資本借助牛市將投資實現了最大化。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正好進入了産業資本通過抄底進而做大做強的臨界點。 按照一般的經濟規律,實體經濟面貌有望改變的時候,往往是産業資本發展機會最好的時期。包括申銀萬國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在內的很多人士認為,中國目前就處於這樣一個時期中。一方面,股市低迷導致多數股票的價格被低估,大量的資産因為人們對後市存在不良預期而被人為地貶值,整個資産價格的縮水局面沒有得到真正的改變;另一方面,政府出於保經濟增長的目標,推出了規模高達4萬億元的刺激經濟計劃。這樣大規模的投資會對各種資源、物資産生巨大的需求,從而抬高這些企業的估值。 對於處在由投資增加而引發資産膨脹價值鏈前端産業資本來説,它有條件最早感受到鉅額投資對經濟生活帶來的變化,並且以資産並購等形式實現及早擴張,從而獲取更大優勢。相反,如果沒有政府投資導致的實體經濟發展前景的改善,儘管産業資本在股市低迷時利用資本生産進行了擴張,但短期內難以産生效益,而現在擴張則馬上就能在政府投資高潮中發揮作用。如果説現在面對的金融危機是百年一遇,那抄底産業資本面對的發展良機可能也是多年不遇的。 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在為産業資本實施並購創造有利條件。並購貸款在12年後重新解禁,就是最為明顯的標誌。除此之外,呼聲較高的並購交易所得稅細則也有望破繭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