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團重現江湖背後 開發商主動伸“橄欖枝”
    2008-12-09    作者:唐文祺 李和裕    來源:上海證券報

  溫州炒房團重現江湖、山西晉商包機進京、各種團購活動大規模展開……
  一系列現象趕在年底之前紛紛出現,是房地産市場底部已現?抑或是開發商急待借助團購回籠資金?“我們之前的確曾到溫州與炒房團組織方進行過&&。”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開發商對記者坦承。

炒房團重現是“協商的結果”

  “這次回饋情況非常好,簡直出乎我們的意料。”溫州炒房團的組織者章蕾&&。據她介紹,初步預計意向房源總金額可能逾8000萬元。據了解,此次溫州炒房團的目的性可謂明確,對於幾個樓盤的關注焦點全部集中於是否具備投資性能。“早在組團出發之前,便已經針對幾個項目有的放矢進行了詳細介紹。”章蕾説,“因此目的性比較強烈,過程也挺順利。”
  而開發商是否主動向溫州炒房團伸出了“橄欖枝”,章蕾回答稱,這是雙方協商的結果。
  對於溫州炒房團的突然現身,業內外對此普遍看法不一。來自某知名房地産門戶網站的調查顯示,73%的受訪者認為屬於開發商炒作,有79%的受訪者認為,購房團的出現並不能説明樓市已到底部;僅有32%的受訪者&&看法:購房團客觀上能挽救低迷樓市。

各地團購風起雲涌

  無獨有偶,近期53名山西老闆包專機進京購房同樣成為業內外關注話題。根據媒體報道,參加此次團購的山西老闆們在北京進行了三天的看房選房活動,目標鎖定在300萬至1000萬的中高端樓盤。但是,面對着北京高檔樓盤的價格,被寄予厚望的山西老闆們,卻説出了太貴的字眼。
  其實,對於一向勇於出手的溫州炒房團來説,價格何嘗不是個左右因素呢?雖然組織者公開&&,意向購房總金額已高達8000萬元,表面頗為風光。但按照計劃,組織者在返回溫州進行反饋之後,仍然會再次與開發商進行確認,以期得到更為合理和優惠的價格。
  能夠利用“批發”來獲取優惠價格,對於參加購房團的人來説,無疑是最為直接的利好條件。另一方面,開發商也可以借用“團購”名義進行合理降價,同時又能規避與前期購房者之間的矛盾衝突。對此,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在某次論壇上公開&&,“怎麼樣穩定市場、穩定社會,這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據了解,中房協已聯合搜房網於近期實行樓市暖冬行動,並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主要城市率先展開。僅在上海,購房團規模已逾5000人次,意向成交金額達到9.13億元。而北京、深圳等地,通過活動達成的意向成交金額也分別突破了億元大關。

接受團購是開發商自救行為

  “價格仍然是主要的討論焦點。”曾與溫州炒房團溝通過的開發商&&,“對於參加組團的客戶來説,無論是出於自住還是投資目的,皆希望得到更為優惠的價格。”然而,是否出於對樓市見底的預期,他卻認為並不如此。“只能看作為是樓市觀望有所松動,但價格仍然是主要影響因素。”
  而搜房網組織方相關負責人則&&,央行降息等一系列措施的出現,對於市場信心有一定提振作用。“團購方式只是提供了一個搭橋服務。”她説道。“坦率説,接受團購也是開發商的一場自救行動,幾乎所有開發商都承諾給予團購客戶一定程度的價格優惠。”有上海開發商向記者透露。“在直接降價存在'風險'的情況下,就需要學會'隱性'降價,接受團購就是其中一種。”
  德思勤信息研究中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越來越多樓盤明裏暗裏都針對消費實力人群大搞“團購”,以此來激發消費者的關注力。而且,目前的團購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大型企業中,個人購買樓盤也可享受團購價。“市場團購風潮強勁,應該對市場有一定的衝擊。”報告稱。

  相關稿件
溫州炒房團為什麼重出江湖? 2008-12-02
“溫州炒房團”釋放民間救市信號 2008-11-27
國開行58億貸款被挪於炒股炒房 2008-08-28
分析報告:廣州市一年內近三成炒房者虧損 2008-07-07
地震套牢深圳炒房客 投資西安成都等地房産受損 200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