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救樓市和救股市後,多部委擬聯手救車市
    2008-11-13    作者:馬連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相繼推出救樓市和救股市的措施後,政府或救車市的消息也終於浮出水面。11月6日,在天津召開的“2008中國汽車産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包括科技部、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在內的多名部委領導,均表達了振興車市、促進汽車産業發展的意見。
    國家發改委産業協調司副司長陳建國&&,國家完全有可能救車市。他介紹説,國家非常重視産業鏈較長、帶動性很強的産業,政府有決心把經濟發展保持在一定速度,有決心保證經濟持續增長。“如果有人能説清楚,在損失稅收的情況下,支持汽車産業的發展,能帶動多少行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到什麼程度,如果把這種效果分析出來,量化出來,並説服國務院領導,政府&&救車市的政策是完全有可能的。”
    據他介紹,發改委已經於近期召集國內十幾家汽車企業,探討目前國內的經濟形勢,聽取企業的建議。不過,是在産品方面促進消費,還是在新能源車、電動車、消費稅、車購稅等方面&&政策干預,目前還沒有定論。
    針對經銷商面臨的、因廠商壓庫導致的生存危機,陳建國建議,在困難時期,汽車企業需要考慮網絡生存的問題。這些經銷網絡可以不賺錢,但是不能讓它們死亡,經銷渠道也是汽車産業鏈上非常關鍵的環節。汽車企業應該為經銷商松綁,以共渡難關。陳建國還認為,企業把內功練一練,在産品結構、發展模式上多做探討,發展機會還是存在的,今年汽車産銷達不達到1000萬輛不是主要的,我國汽車發展前景還是光明的。
    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産業司副司長周世傑,介紹了促進汽車出口可持續發展的計劃。他&&,商務部將推出八大措施,促進汽車産業的發展。這些措施包括:&&促進出口的措施,建立出口基地,對退稅未達到17%的企業提高到17%,為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和信用擔保;進一步完善出口資質管理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支持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解決出口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繼續支持零部件博覽會,搭建零部件國際交流的平台;加快推動建造中國汽車出口船隊,突破汽車出口的瓶頸;提供汽車出口重點市場的信息服務,推動與主要出口國汽車産品的相互認證工作;利用多雙邊合作機制,推動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幫助汽車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合作研發,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等。
    周世傑認為,金融危機的影響雖然巨大,但也為國內汽車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由於國外汽車處境艱難,中國企業在引進人才、技術方面有着很好的機遇。國內企業應該堅定信心,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由大變強。”周世傑説。
    財政部關稅司司長王偉則&&,財政部將實施政策創新,利用多、雙邊協議的政策空間,促進汽車産業發展。其推出的措施之一是運用優惠暫定稅率支持汽車發展,據他介紹,2008年,財政部對混合動力裝置、電動燃油噴射裝置、轎車用柴油機、燃油分層噴射FSI汽油機等15個稅目實施進口暫定稅率,優惠幅度達到50%左右。此外,財政部還將積極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挖掘潛在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保護我國對外投資。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發言中&&,科技部將聯合發改委等三個部委,推出四項措施,有針對性地扶持節能和新能源車,並在産業政策和研發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四條措施中,有三條主要針對新能源車技術,另一條則是針對汽車輕量化和電子化等技術。萬鋼認為,在發展節能方面,傳統驅動技術仍然有提升空間,因此傳統與現代技術會並行發展;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也認為,未來幾年,內燃機仍然是重要的驅動模式,類似汽油直噴技術的節能環保車型也會有持續發展空間。這也意味着,側重研發節能車型的企業,也會在政策方面獲得一定支持。
    今年,受金融危機、原材料和油價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多數汽車企業的銷售很不景氣,並出現了減産、裁員的情況。對未來汽車行業的前景,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汽車業可以帶動156個相關行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最好的支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政府&&措施促進汽車産業發展是必要的,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這為國內汽車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動力。
  相關稿件
擴大內需舉措對車市帶來重大利好 2008-11-12
一群車企營銷高管眼中的2009年商用車市場 2008-11-12
大規模擴大內需舉措對車市帶來重大利好 2008-11-12
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風光不再” 2008-11-10
汽車市場:降價能否打開消費者捂緊的口袋 200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