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蘇某地區的一家中小型船企裏,一艘2.8萬載重噸的船正在製造中,旁邊,二期工程建設也在進行之中。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不遠處的岸線邊,停泊着剛剛下水的一艘散貨船。看起來,金融危機引起的造船業衰退周期似乎與這裡沒什麼關係。然而,在企業正常生産運營的背後,一輪行業調整正在悄悄展開,首先面臨生存壓力的,將是中小型船企。
中小船企壓力巨大
據了解,該地區新近規劃的經濟開發區中,有10多家船企落戶,協議投資額180億元,平均每家船企投資額約10億元,主要建造1-10萬載重噸級的船舶。對於造船企業而言,它們都還是屬於中小型企業。 記者實地考察的這家船企,是所有落戶船企中最大的,一期工程投資20多億元,二期工程又追加投資10億元。 開發區分管船企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造船業是去年剛在我們這興起的,這些船企原先手頭大約有100條船訂單,現在估計有60至80條,有部分國外的訂單取消了。” 按照其粗略的估算,當地船企的撤單率大約在30%左右。 “180億元的協議投資額現在只到位了4億元,實際能到位的資金肯定會受到影響。”這位工作人員近來很是苦惱,他向記者&&,“這次金融危機對造船業的影響究竟會嚴重到什麼程度、會持續多長時間,誰也説不清楚。”
金融機構不敢放貸
這位工作人員的苦惱現在還沒人能給出答案,而船企經營者已經首先從當地金融機構那裏接到了一盆“冷水”。 由於今年以來船市急轉直下,當地金融機構除了農信社外,其餘都不敢放貸給他們。 “要能把一個船廠轉起來,固定資産投資少説得兩億元,加上流動資金,要10億元以上。”當地農信社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現在市場行情這麼差,其他銀行沒一家敢投。我們機制靈活,去年形勢還可以的時候介入,也不敢多投,只貸了1000萬元。” 正如這位農信社負責人所説,1000萬元的貸款,對於一家中小型船企來説,不過是“毛毛雨”,當它們碰到經營困難,需要資金周轉、挺過難關時,1000萬元只是杯水車薪。
船企或將兩極分化?
與這些中小型船企比起來,大型船企的境況可能稍微好一些。 此前一直未獲證實的金海灣船廠20多條船撤單的消息,日前記者獲悉並不確實。金海灣&&,該廠經營情況一切正常,目前未有船東撤單事件發生。 記者從國內其他幾家大型船企也了解到,目前尚未有撤單事件。 “新接訂單量確實減少了不少,尤其是散貨船。”某大型國營船企營銷人員告訴記者,“不過,我們能接的船型比較多,其他船型的單子可能會多一些,可以補一補。當然,總量是不可能跟前兩年比了。”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比較而言,大型船企資金密集程度更高,所造船舶的載重噸位通常在10萬噸以上(依不同船型而不同),這些船造價也更高。在造船市場上,大型船企相對分得了高端的客戶。 這會帶來兩個有利於大型船企的結果,一是它們的船東在融資市場上更得金融機構信賴,當金融機構惜貸時,將先放棄中小船東;二是船企自身融資時,金融機構如果緊縮信貸投放,也將先減少對中小型船企的貸款投放。 如果形勢進一步惡化下去,造船行業將可能出現兩極分化。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中小型船企若不能籌措到足夠的資金挺過危機,將不可避免地破産倒閉;而大型船企則更有機會熬過危機,由於此輪衰退周期內一批中小船企被淘汰,它們或將在下一輪景氣周期中變得更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