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協調宏觀經濟政策迫在眉睫
    2008-11-03    作者:劉婷    來源:市場報
  美國白宮日前宣布由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0國集團將於11月1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峰會,討論全球金融和經濟問題。白宮發言人説,為防止危機再次發生,峰會將就世界金融改革問題達成一套原則性意見。自從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尋找有效的解決之道,以避免因金融危機導致的本國經濟的衰退。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登了一篇美國學者撰寫的《避免全球衰退的最佳處方》的文章,文章指出:面對金融海嘯,協調宏觀經濟政策,阻止全球經濟急速下滑,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全球經濟的規模大約為60萬億美元,即便美國和其他少數幾個國家的經濟急速衰退,也未必會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因此,第一輪需求下降雖高達1.8萬億美元,但它只佔到全球經濟規模的3%。如果不改變宏觀經濟政策,這種需求下降很可能進一步上升到佔全球經濟規模的6%。另一方面,即便3%的全球需求下降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亞洲和中東之類順差國家採取的擴張性政策抵消。
  擴張經濟的做法應該包括如下行動:首先,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銀行應該將互換貨幣信用額度延伸到包括巴西、匈牙利、波蘭和土耳其在內的所有主要新興市場,以阻止外匯儲備的枯竭。
  其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該讓所有需要得到低條件貸款的國家都能得到貸款,這要從巴基斯坦做起。
  第三,美歐央行和銀行監管人應該與他們管理的大銀行共同致力於阻止銀行突然從海外項目中撤資。
  第四,中日韓三國應該採取協調一致的宏觀經濟擴張政策。在中國,這意味著增加在公共住宅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在日本,這意味著不僅要大力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且要增加對亞非發展中國家的貸款。中日韓三國應與其他地區的央行共同採取支持擴張的政策。
  第五,現金充裕的中東應該資助新興市場和低收入國家的投資項目。此外,它應該在油價下跌的情況下繼續維持國內的消費水平。實際上,全球宏觀經濟擴張的速度越快,油價的回升也越快。
  第六,美歐應該增加對中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信貸,這樣做不只是為了滿足它們作出的難以兌現的援助承諾,而且可以此作為反周期的刺激措施。
  最後,儘管美歐存在鉅額預算赤字,但它們仍有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空間。美國的擴張政策應將重點放在基礎設施上,同時轉向現金緊缺的州政府,而不是減稅。
  這個一攬子方案無法阻止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的衰退,但能阻止亞洲和發展中國家的衰退。至少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擋正迅速贏得勢頭的全球衰退進程。
  相關稿件
《金融時報》公布全球500強 中石油排第二 2008-06-30
《金融時報》:美聯儲內部對利率決策存分歧 2008-06-18
英《金融時報》:殼牌退出伊朗天然氣項目 2008-05-14
《金融時報》發布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調查結果 2008-03-19
英《金融時報》:英政府欲售英國能源股權 200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