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大米”流害全國 日本朝野震驚惶恐
    2008-09-24    作者:裴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盡管《産經新聞》9月22日發表社論,要求日本政府採取“毅然態度”處理中國的三聚氰胺奶制品問題,還強調世界各國有必要“從嚴應對並教訓中國”明白食品安全到底該有多重要,但從日本媒體的總體表現看,此次對于中國奶制品食品安全問題的炒作相對低調得多。這並不是熱愛爆炒中國負面新聞的日本媒體改了性,而是日本本土現在也出了很大的食品安全問題。

“問題大米”出大事了

    日本農林水産省9月5日宣布稱,大阪市米谷加工企業三笠食品公司將限用于工業用途的發霉或殘留農藥超標的非食用“問題大米”偽裝成食用大米進行轉賣營利。
    據悉,該省于8月末收到了指稱該公司違法偽裝倒賣工業用大米的匿名舉報。經過調查,三笠公司社長冬木三男承認自己是指使責任人。
    所謂“問題大米”,是根據WTO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最低進口義務”,日本每年必須從美國、中國、越南等國進口77萬噸大米,而每年進口的大米中有約2000噸是經過檢測不能食用的發霉或農藥超標米,只能用于生産黏合劑等工業用途——這些米即被稱為“問題大米”。日本政府每年將這些“問題大米”廉價賣給國內的17家企業,條件是只限于工業用途。
    據農林水産省透露,三笠公司從2003年至2008年間從政府購入“問題大米”1779噸,其中測出有高度致癌性曲霉菌的9噸大米中的3噸被倒賣到鹿兒島和熊本兩縣的4家燒酒公司。另外,測出含甲胺磷農藥的800噸中國産糯米中的295噸被作為食用大米轉賣,成為點心、麵包等的生産原料。除直接從政府購買途徑外,三笠公司2005年和2006年還從其他商社買入了743噸“問題大米”。
    目前已發現採取類似做法的,除三笠食品公司外,還有黏合劑制造公司淺井、太田産業及島田化學工業等共4家企業。

幾經倒手 暴利40倍

    黑心商販收購“問題大米”後再當作食用大米賣,不為別的,就是因為暴利驚人。
    從2006年11月到去年5月,三笠食品收購含有甲胺磷的中國産糯米800噸,花費711.9萬日元,每公斤單價為8.9日元。而該公司轉手以每公斤40日元的價格賣給佐賀縣的中間商。其後,中間商再將這些“問題大米”經其他幾家業者倒手最後賣給京都市內的配餐公司“日清醫療食品”,那時單價已漲到了每公斤370日元。從8.9日元到370日元,漲幅超過了40倍。
    為了抬高米價,有些中間商還將包裝袋上的産地從“中國制”變成了“美國制”。

危害波及日本全國

    此次“問題大米”事件的涉及范圍相當廣泛。
    據日本政府22日公布的調查結果,現階段查明三笠食品公司“問題大米”流入的單位,已從此前公布的375家擴大到390家,覆蓋東京、大阪、京都等共26個都府縣,危害波及整個日本。淺井公司倒賣的“問題大米”則涉及14家業者。島田化學工業公司利用工業用米加工的淀粉被廣泛利用于制成各類食品,其中一些被東京、岩手、福島、山梨等11個都縣的學校、保育園作為配餐提供給學生和幼兒食用,總計超過100萬份。
    “問題大米”的流通渠道覆蓋面極廣,有燒酒、冷凍食品、點心等食品飲料制造公司,還有保育園、學校、養老院以及醫院的配餐等。雖然農林水産省要求相關企業公司盡快回收問題産品,但絕大多數的有問題食品已被國民消費掉了。

有害産品已到海外

    “問題大米”風波還延伸到了海外。
    日本朝日啤酒公司日前決定,停止銷售並召回65萬瓶問題燒酒,包括8種白薯燒酒和1種芋麥燒酒。
    朝日啤酒公司查明,其所出售的這些燒酒原料中曾使用過三笠食品公司的“問題大米”。此次召回的産品波及中國市場。據稱有問題的燒酒已在中國銷售了42箱共504瓶。該産品目前只在上海的餐飲店出售。

中間商家中自殺

    隨著調查的深入,三笠食品公司出售“問題大米”的涉案途徑越來越明晰。眾多相關企業和中間商接連被媒體曝光。
    16日晚,作為“問題大米”中間商而被曝光的奈良縣廣陵町米谷銷售公司的社長不堪重負,在家中二樓臥室利用吸塵器電線上吊自殺身亡,但沒有留下遺書。該社長曾將從三笠公司購買的中國産“問題大米”偽裝成奈良國産,然後販賣給當地的點心生産廠家。

巧舌如簧 敷衍塞責 農林水産省成眾矢之的

    雖然日本政府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以“問題大米”為原料的食品損害人體健康的報告,但向來以注重食品安全著稱的日本發生如此食品安全大案,著實令日本國民惶惶不安,每天都有幾百個電話打至農林水産省發牢騷,或咨詢産品的安全性。
    此事件曝光在福田宣布辭職之後,但對于始終強調重視消費者的福田內閣還是打擊巨大。福田督促農林水産省盡快查明真相並妥善處理。
    但農林水産省事務次官白須敏朗11日在會見記者時竟強調,所有責任全在轉賣“問題大米”的企業身上,農林水産省沒有過失。
    這個推卸行政責任的官方表態,令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大為不滿,將其召至首相官邸一頓訓斥。
    有資料顯示,農林水産省過去5年曾對三笠食品公司的加工作業進行了96次臨場檢查,卻未能發現其存在非法行為。
    時隔一天,曾經失言説日本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太過啰嗦的農林水産大臣太田誠一又犯老毛病。他在12日的一個電視節目中説,“我相信‘問題大米’對人體沒什麼影響。根本用不著過度驚慌、手足無措”。
    太田的言論立刻招致國民、在野黨以及執政黨的猛烈抨擊。
    19日,太田遞交辭呈,福田首相很快受理並批準。在當天上午的內閣會議上,政府還同意了事務次官白須敏朗的辭職。
    本來福田內閣目前處于過渡階段,只等新首相上臺接班,因此多數意見認為沒有必要此時再處理太田。但福田一貫提出“向重視消費者的行政邁進”,又考慮到即將進行眾院選舉,只有明確責任才可能降低事件對自民黨政權的負面影響。

日本政府推出對策措施 一為補償 二為預防

    22日,日本政府就“問題大米”事件發布救助支援措施和今後的預防對策。
    首先,為補償救濟那些在不知是“問題大米”情況下購入的單位,日本政府除了將負擔部分商品回收和廢棄費用之外,還決定將對因營業額下降而影響經營的受害單位實施支援。現階段對策除了負擔部分回收費用外,還將對買賣“問題大米”的企業産品的安全展開免費檢驗。目前政府庫存的200噸“問題大米”將全部焚燒廢棄。
    其次,作為今後的預防措施,規定如果進口大米在入關檢疫時發現有問題,將立即返還給出口國。如果進口後大米在日本國內出現霉變等問題,將由政府負責焚燒廢棄處理,不再出售給民間企業。

媒體仍表不滿 事態尚難了結

    對于這個政府對策,此間媒體並不買賬,認為“對策小組剛成立4天就推出政策,未免操之過急”,而且在“誰來負擔問題大米退還出口國的費用”以及“救助不明真相的企業並負擔回收費用額度”等問題上不夠具體且缺乏操作性。
    目前,日本國內關于“問題大米”的新聞仍在一樁接一樁地抖出,事態還沒有進入尾聲的跡象。日本政府最終如何善後,無論如何也要等到麻生組閣之後甚至眾院大選之後了。
    本報東京9月23日電

  相關稿件
上海近日首次發布大型宴席食品安全操作指南 2008-09-24
山東臨沂威奧食品有限公司遺失聲明 2008-09-23
食品業監管須從“主管型”轉為“市場型” 2008-09-22
食品安全有賴于監管制度的根本變革 2008-09-19
停止食品免檢護衛民眾健康安全 200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