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8-08-11 作者:陳其玨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光伏企業在産業鏈某一段“佔山為王”的日子或許即將過去。隨着競爭日趨激烈、成本壓力陡增,越來越多的光伏廠選擇向上下游滲透。在上周舉行的“承接長三角地區産業轉移”徐州(蘇州)投資推介會上,江蘇中能簽訂一份總投資達11億美元的硅棒硅片生産項目協議,表明這家硅料廠也開始把觸角伸向硅料的後道——硅片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可形成2700兆瓦硅棒硅片生産能力,計劃2010年全部達産,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00億元。 此前,長期專注下游組件製造的CSI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曾向記者透露,該公司也在洛陽建設一座大型硅片廠,以此向上游滲透。亞洲最大的硅片生産企業賽維LDK則於去年上馬了1.6萬噸硅料産能,向産業鏈的更上游進軍。此外,太陽能組件生産商尚德電力前不久宣布,以9890萬美元收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所持的順大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後者所從事的是尚德原先從未觸及過的硅料和硅片生産。 顯然,國內光伏企業已擺脫了發展初期在産業鏈上“各佔山頭”的局面,而開始尋求向上下游加速滲透。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為了應對原料緊張和競爭加劇。“在目前這種狀況下,上下游産業鏈一旦打通,對企業更具有抗風險能力。”
交大泰陽總經理朱元昊告訴記者,“許多企業也是被迫打通上下游産業鏈,而且國際上對這種上下游打通的企業認可度更高。因為它可以拿到穩定價格的原材料,那成本就能控制得很好,同時供貨的狀況也會比較好。” 江蘇省能源研究會秘書長魏啟東教授則告訴記者,光伏企業最好是集團化運作,在集團下再組成光伏産業鏈,而不是由單一的一家企業去延伸産業鏈。他同時警告,光伏向上游和中上游進軍會遭遇污染和高能耗,而且資金需求也很大。這些都是尋求産業鏈上下游滲透的企業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太陽能組件廠商常州天合去年曾公告稱,擬在江蘇連雲港開發區建設年産一萬噸的多晶硅生産線,預計總投資為10億美元。然而,今年上半年,這家公司突然宣布已終止了多晶硅項目的建設。這一事件或許將給那些熱衷打通産業鏈的光伏公司敲響警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