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上調個稅起徵點 日子並不能好過起來
    2008-07-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5年以來,我國連續兩次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先是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之後又調整到2000元。但稅務部門的個稅收入仍然飆升,老百姓的生活壓力依然巨大,甚至出現了稅收增速遠高於居民和企業收入增速的現象
    7月22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上半年稅收數據,其中個人所得稅完成2135億元,同比增長27.3%,比上半年國民生産總值(GDP)10.4%的增速快一倍多。
    “上半年個稅收入漲了這麼多,説明上次調的400元還不到位,政策力度還不夠。”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認為,個稅起徵點應調到5000元,只有這樣才會使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
    魏教授此言一出,立刻得到網民熱烈回應。僅在騰訊網,對這一新聞評論就達9555條。一名騰訊網友説,“2000元在大城市來説也就剛解決溫飽,好不容易開上2000元工資,還要扣稅金,扣得心直疼。建議立即調整,讓人稍微喘口氣吧!”
    在當前情況下,適度調高個稅起徵點,確實是民心所向。今年3月,本報社調中心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44.4%的公眾認為個稅起徵點應定在5000元。7月23日騰訊網實施的一項15.7萬名網友參與的在線調查顯示,認為5000元是合適個稅起徵點的人佔53.3%。
    個人所得稅作為調節社會成員收入二次分配的一種手段,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後,是否就能有效控制貧富差距,讓低收入者的日子好過起來呢?
    事實上,從前幾次個稅調整的情況來看,單純提高個稅起徵點,似乎很難收到讓人滿意的效果。2005年以來,我國連續兩次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先是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之後又調整到2000元。但稅務部門的個稅收入仍然飆升,老百姓的生活壓力依然巨大,甚至出現了稅收增速遠高於居民和企業收入增速的現象。
    “個稅徵收完後,為什麼低收入的群體沒有改變他們的現狀呢?”一名人民網網友説,“多少錢起徵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社會福利和保障體系的健全,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然徵去幹嗎?”
    “高收入的一般都不納稅,納稅的一般收入都不高!”一名搜狐網網友略帶調侃的話,從另一個角度道出了民眾對個稅徵收現狀的不滿。目前,我們的政府部門在個稅徵收和使用等環節上不夠公開透明,監督乏力,結果便如一名新浪網網友所言:“工薪階層的守法換來的是金錢的減少,富人們的逃稅卻得到財富的急劇增加!”
    網友的話雖然有些偏激,但也不無道理。2006年我國徵收個稅總額為2400億元左右,佔整個稅收比重的7%,相對於比較現代的國家而言是非常低的。按照佔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來看,個稅也只佔職工工資總額的10%,這比香港這一全世界稅負最輕的地方的個稅平均稅率還低5個百分點。這説明富人逃稅現象特別嚴重。不時有偷漏稅的新聞曝出,不能不説與此有關。
    因此在現階段,比單純提高個稅扣除額更為重要的,應該是完善個稅制度設計,有效監控逃稅行為,透明合理地使用稅收為民生的改善多做些實事。
  相關稿件
個稅調整要有長效機制 2008-07-25
個稅起徵點緣何始終慢一拍? 2008-07-24
消除個稅起徵點頻繁調整的尷尬 2008-07-24
走出個稅起徵點的思維定勢 2008-07-24
個稅起徵點調整應該機制化 200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