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已經在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投資開廠7年的李姓&&看著工廠門口兩條在寒風中飛舞的對聯,神情凝重地拉上了工廠的大門。
“爸爸,我們還回來嗎?”女兒問他。
“這次回去後就不回來了。”李姓&&回答。 “為什麼?”女兒又問。
“……”李姓&&沉默不語,牽着女兒的手坐上開往機場的汽車。
李姓&&的工廠關了,工人們走了,他已經在湖南找了另外一個工業區,打算春節過後到那邊開始重新創業。
自去年10月以來,東莞製鞋、傢具、五金等傳統企業,出現了往年鮮見的大批量撤退。據亞洲鞋業協會統計,關閉的鞋企中,有約25%遷到越南、泰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等地,有約50%遷到江西、湖南、廣西等內地省區,另有約25%目前仍在觀望中。
香港工業總會一份針對珠三角港商的調查同樣顯示,珠三角目前約8萬家港企中,有37.3%正計劃將全部或部分生産能力搬離珠三角,更有超過63%的企業計劃遷出廣東。
部分港&&將矛頭直指新《勞動合同法》。他們大都&&,由於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讓他們的生産成本加大,使得生産舉步維艱。在記者的採訪中,綜合各方的觀點是,新《勞動合同法》雖然對企業的成本增加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罪魁禍首。
&&撤資新《勞動合同法》不是罪魁禍首
“前幾年還可以勉強撐着,現在越來越難了。”一位&&&&,以前每個員工工資600~700元,現在已經漲到1000多元,“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估計還要升。”
“我們的管理制度、決策理念恐怕還沒那麼快就能適應,況且我們要為此付出額外的支出。”利民電器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經理田宏偉坦言,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工人的權益受保護了,但是企業的經營成本無形中增加了不少。
“他們搬到國內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要履行新《勞動合同法》的。如果不執行,他們就是違法!你説,這跟廣東實施新《勞動合同法》有關係嗎?”廣東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新聞發言人張祥對記者説,如果把部分&&往內陸省份遷移認為新《勞動合同法》是罪魁禍首,顯然不符合邏輯。
據介紹,作為製鞋、傢具等傳統産業重鎮的東莞厚街最近也出現港&&投資企業關門或外遷數量陡增的情況。
記者撥通了東莞市勞動局厚街鎮分局一位姓趙的局長的電話,他&&,暫時未收到&&大批撤資的消息。
東莞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李娜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於&&大批量撤資的情況,裏面存在不屬實、誇大的情況。”
李娜介紹説,去年6月,東莞鳳崗鎮一家全球鼠標鍵盤行業第二大製造商、名為曄盛的台資科技生産工廠倒閉,拖欠100多家供應商貨款,估計達到四五個億,台灣老闆跑回台灣。
東莞市勞動局鳳崗鎮分局的劉達儀&&:“該公司去年大約三四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即將倒閉的狀態。從2005、2006年就聽説他們公司財務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擴充速度過快,但你説跟新《勞動合同法》有什麼關係,當時新的《勞動合同法》還沒頒佈,應該沒什麼關係。”
劉達儀&&,&&、港商的撤資現象已經“不足為奇”,且經常發生。雖然一些港&&投資的工廠倒閉,但也有一些仍在東莞地區開設新廠,“整個廣東地區的港&&都可能有撤資的情況發生,但如果説是因為新《勞動合同法》的頒發,我覺得應該不是。”
此前,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外商們對新《勞動合同法》感到擔憂主要還是因為勞動者和企業主對新《勞動合同法》理解不足,沒有真正領會到裏面的內容。他同時&&,該市將通過組織學習的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和協調新《勞動合同法》執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撤資是産業轉型的代價
對於港&&的撤資,如果不是新《勞動合同法》實施的結果,那原因到底出在哪?
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辦公室副主任蘇淑嫻對記者&&:“我們對於部分媒體刊登有關東莞大批量&&撤資的情況&&質疑。目前,東莞的部分企業雖然存在關閉的現象,但仍然處在正常的範圍之內,並沒有大批量撤資的情況發生。而且也有一些新的企業陸續開業。”
對於企業關閉的原因,她認為主要是企業管理水平較差以及部分企業仍屬於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和“三來一補”的經濟模式造成的。她同時透露,2月1日,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還協同其他有關部門對此前媒體報道的&&大批量撤資現象進行調研,暫時未發現大批量撤資的情況。
“在産業轉型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負面的影響,但這些並不是東莞特有的。這也是很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結果。”李娜把&&的撤資歸因於東莞産業轉型下,這些企業不適應造成的。
2006年年底,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提出東莞將進行“經濟社會雙轉型”的總體方向,他&&,經濟轉型的總體方向,就是要從過去的資源主導型轉向自主創新主導型,社會轉型的總體方向,則要加快推進初級城市化社會向高級城市化轉變。
東莞常務副市長冷曉明認為“東莞的自主創新水平需要加快提高”。他分析説,去年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長18.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專利申請量(1~11月統計)佔全省申請量的14.5%,但發明專利申請量僅佔全省申請量的3.34%。
他&&,“只有堅持升級轉型關鍵在科技,科學發展關鍵在創新的方向要求,以科技創新支撐升級轉型,從比較優勢向創新優勢轉變,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才能讓經濟社會良性發展。
東莞市經貿局副局長羅斌認為,目前外遷企業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産業布局發展需要,通過增加投資項目實現上下游産業就近配套;二是一些低附加值、低利潤、低技術含量的企業或生産環節通過轉移投資維持發展;三是隨着東莞産業升級的推進,一部分污染型、小規模行業進行梯度轉移。
據羅斌介紹,根據經貿局向有關鎮街、行業協會和企業了解到的情況,以及綜合分析近期相關部門提供的信息表明,目前東莞市並未出現大規模和行業性的産業轉移現象,少數企業轉移主要出現在部分特定的行業(如勞動密集型産業)和部分用地緊張的區域,亦有一些企業出於開拓國內市場戰略布局而將增資擴産部分或新項目安排在外地,因此,一部分企業外遷是在市場規律作用下正常的梯度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