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房託管”其大致模式是,將醫院藥房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所有權仍歸醫院,經營權則交由第三方。“藥房託管不但能夠制止醫生與醫藥代表間的賄賂行為,並減少層層加價的中間環節,可解決因藥品銷售壟斷而導致的藥價虛高問題。”
“明年初南京市屬9家三級醫院將全面實行藥品集中託管改革,目前具體實施方案已完成並上報市委,12月底就會公布。”12月20日南京市衞生局紀委有關負責人向記者&&,眾所關注的三級醫院藥房託管原則已確立,將以“政府主導、集中託管、收支分離、全程監控”為改革思路。
攪動醫藥市場
“藥房託管”其大致模式是,將醫院藥房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所有權仍歸醫院,經營權則交由第三方。南京醫藥集團藥房託管公司總經理李海林告訴記者:“藥房託管不但能夠制止醫生與醫藥代表間的賄賂行為,並減少層層加價的中間環節,可解決因藥品銷售壟斷而導致的藥價虛高問題。”
南京自2006年就在二級以下的醫療機構全面推進藥房託管改革。據南京市衞生局紀委負責人透露,三級醫院藥房的託管方式會有別於一二級醫院,專門成立藥品集中託管中心,負責9家三級醫院的藥品集中採購。而此前,南京市一二級醫院的藥房則由一家中標醫藥商業公司經營管理。
“現在託管的二級以下醫院只佔到整個南京醫療市場的一小部分,三級醫院的醫院用藥則佔據了70%左右的份額。”李海林&&:“把三級醫院納入藥房託管以後,藥房託管才真正足以攪動整個南京的醫藥市場。”
事實上,“藥房託管”一直被視作是對於醫療體制改革中“醫藥分家”的創新性嘗試。目前江蘇、廣西、山東等地,藥房託管已遍地開花。
改變利益格局
根據南京市衞生部門的一項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實行藥房託管並未減少醫院收入。2006年5月-12月的試點期間,作為集中託管試點區的南京江寧區藥品價格同比下降了5%,在讓利看病群眾2341萬元的同時,醫院醫療總收入還增加了1635萬元。
儘管醫院收入並未減少,但目前李海林卻向記者坦言:“在藥房託管的過程中,最大的阻力來自衞生系統。我們的調研顯示,90%以上的醫院職工支持託管,不支持的是少數,但這些‘少數人’恰恰掌握着權力。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按照醫院採購藥品的傳統做法,用藥的品種品牌目錄全都由醫院藥事委員會決定。由於院方從院長到醫生對於用藥從品種到廠家的決定權,使他們成為醫療回扣的重症地帶。這裡甚至還牽扯到物價監督行業的腐敗。
“藥房託管模式把醫院委託給醫藥公司經營,則改變了醫藥銷售與分利的既有格局。”高崇品牌機構首席專家許廣崇向記者闡述了微妙的“三方格局”。
而上游藥廠對此亦是褒貶不一。南京醫科大學醫政學院黃曉光教授告訴記者:“藥廠也很關注這一進展。藥房託管模式下,藥廠如果能進入藥品集中招標的名單,自然皆大歡喜;如果進不了名單,則意味着全軍覆沒。目前來看,反對聲大於贊成聲。”
“藥房託管對上游企業利益並沒有損害,只是要求他們改變以往的營銷策略,不再靠派出大量醫藥代表對醫生進行公關的營銷方式。”李海林向記者&&:“藥品出廠價沒有變動,我們擠壓的是非法、灰色的收入,藥品企業利潤並不會被擠壓。這有利於破解當前帶着商業利益色彩的藥價虛高迷局,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爭搶大“蛋糕”
據了解,在藥房託管過程中,目前醫院與醫藥公司的分成比例在35%到40%左右。甚至有醫藥公司為了中標不斷加碼,最高的甚至向醫院支付到45%。也就是説醫藥公司賣100塊錢的藥,就要分給醫院45塊錢。但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定,允許的藥品生産企業利潤率為7%,藥品零售利潤率15%。顯然,45%的收益提成,已經遠遠超過了發改委的規定界線。而這麼高的分成比例,也讓作為託管方的醫藥公司處在微利甚至虧損之中。
李海林告訴記者:“目前許多託管公司在虧本,不合理之處在於大量回扣藥的存在,供應方與醫院各層面的利益鏈沒有割斷,醫生還在開帶利益的藥品。這讓我們託管方承擔巨大風險和壓力。零售價100元的藥,我們進價高達90塊。而按協議要給醫院35%利潤,也就是説賣100元的藥,不但不賺錢,還要倒貼25元給醫院。”因此他強調:“真正的藥房託管,必須是藥品採購權的徹底改革。南京醫藥在11月底推出的‘5000種藥品採購包’亦是藥房託管事業的一個延伸。”
儘管處於微利或虧損,醫藥公司依然在疲於奔命地到處投標。南京國勝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談謹向記者解釋,目前商業公司參與藥房託管競標主要是為了佔領市場,擴大銷售規模,以期獲得與上游生産企業議價的籌碼。黃曉光亦向記者&&,醫藥公司必須爭奪市場主動權,如果競標失敗,將是對整個區域市場的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