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部分欠發達地區招商引資成了污染接力
    2007-11-30    “新華視點”記者:傅丕毅 戴勁松 姜瀟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面是發達地區關停污染企業,一面則是欠發達地區的招商引資團蜂擁而入,這是記者近來在浙江、江蘇等東部沿海縣市採訪時經常看到的情況。此間的環保和經濟工作者&&擔憂,一些産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隱藏着污染轉移,從全局上講如此發展接力可能會成為污染接力。

我這邊剛整治,他就來接收了

    鉛酸蓄電池在生産過程中會産生大量的鉛煙、鉛塵和鉛廢水,屬於重污染行業。我國鉛酸蓄電池生産基地——浙江省長興縣在2004年大規模整治境內作坊化、工藝簡陋的鉛酸蓄電池企業,整治之後縣域範圍內175家蓄電池生産企業只剩下50家。
    在整治過程中,江西、湖北、安徽、江蘇、山東、雲南等地的縣市政府部門聞風而來,競相拋出誘人的優惠政策。“我這邊剛整治,他那邊就過來接收了!”當時分管工業的副縣長王慶忠説:“蓄電池市場需求量很大,一大批這裡關停的企業輾轉遷移到這些地區。”
    類似情況還出現在浙江省東陽、富陽等縣市。東陽市竹溪化工園區曾因環境污染嚴重,地方政府關停了園區內的所有企業。就在關停、整治過程中,江西、江蘇一些縣市到東陽招商。東陽市環保局俞中強副局長告訴記者,東陽市東城化工廠、東陽市吳寧合成化工有限公司、東陽市高爾特精細輔料廠陸續搬遷到江西,邁克斯(東陽)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搬遷到了江蘇南通。
    浙江省富陽市是國內白板紙生産基地。富陽市副市長陸洪勤説,2005年到2006年,富陽重點整治小、散、亂和污染嚴重的造紙企業,關閉了76條造紙生産線,很多規模較小的企業在富陽呆不下去了,就轉移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區,估計有百家之多。
    位於江蘇中部的如東縣縣委書記周鐵根告訴記者:“這次太湖流域整治污染源關閉許多家化工企業,僅無錫市就有700多家,最近就有企業到我們這裡來談,希望能搬遷到如東開發區,我們肯定會慎之又慎。”

好日子沒過上,環境被污染了

    記者驅車前往與浙江省長興縣相鄰的安徽省廣德縣追尋污染企業蹤跡。行車不到半小時,便到了兩縣交界處,只見一塊巨幅廣告牌上寫着:“浙商最具投資價值的開發區”。在距離縣城不遠的新杭鎮,就有知情人告訴記者,這裡分佈着長興遷移過來的不少家電池企業。
    在一條鄉間公路旁,記者發現一家電池生産企業——廣德縣西燕電源有限公司。下車一了解,周邊群眾的意見值得注意。今年69歲的曹剛典在當地居住了60多年,平時生活主要依靠種田、養家禽和養魚。他説:“自從這個廠2003年9月從浙江搬過來後,我們的生活由此改變了。”
    曹剛典算了一筆賬:家裏種了近五畝良田,現在稻子要麼不長粒,要麼不能吃,因為含鉛量太高。種了200多棵果樹,頭幾年只開花不結果,前年開始逐漸死亡,現在全部都死光了。還有5畝多魚塘,已不能養魚了。
    記者從廣德縣環保、衞生等部門出具的信訪答覆函上看到:“經檢查發現,該公司澆鑄車間地面沖洗水外溢到廠邊一個約100平方米的池塘,致使該池塘鉛指標超過《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定,另該公司污水池由於滲漏造成西側一個約400平方米的池塘PH值指標超過《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定等。”
    當地群眾紛紛呼籲:“要奔小康,先保健康!”他們還反映説:“眼下孩子鉛中毒需要認定,稻子不長了也需要認定。就在這認定過程中,污染企業還在生産。我們這裡是好日子沒過上,環境被污染了。”

經濟發展有先後,環保門檻無高低

    浙江省長興縣委書記劉國富對記者説,這裡整治那裏接收的現象令人痛心,發達地區已經交過環境污染學費,長興現在才剛剛緩過勁來,欠發達地區不應該再走老路,再交學費。
    浙江省金華市紀委書記、東陽市市委原書記蔣永志指出,要遏制污染企業跨區域轉移,關鍵是污染企業遷入地區的政府領導人要切實負起責任。
    改革開放以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地方經濟發展中出現了“GDP挂帥”的現象,個別縣市甚至提出了“零地價、零稅收、不怕污染”的招商引資口號。如此發展經濟付出了巨大的社會成本、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
    “經濟發展有先後,環保門檻無高低。”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伍新木認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關係我國國民經濟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我國東部地區在未來經濟發展中不能再走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老路,同樣,我國中西部地區也不能重復東部地區發展的老路。
    有關專家建議,在技術層面,政府可以通過嚴格的標準化管理遏制污染企業跨區域轉移,比如對有些産能過剩、工藝簡陋、作坊化生産普遍的行業應該建立一個統一的環保標準,全國所有地區一律禁止類似企業生産。
    據新華社杭州11月29日電

  相關稿件
山東“東園西進”力破西部“欠發達綜合徵” 2007-06-27
山東"東園西進"力破西部"欠發達綜合徵" 2007-06-27
人大代表呼籲:重視環京津欠發達地區發展 2007-03-14
回欠發達家鄉就業是個困難的選擇 200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