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提速經濟 年輸送旅客預計1.6億人次
    2007-11-02    嚴冰    來源:《市場報》2007-11-02 第01版

    本報訊 準備了10年之久的京滬高速鐵路項目終於得到了最重要的一張“通行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透露,京滬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日前獲得國務院批准,這意味着該項目即將投入正式施工階段。到2010年,一條長達1318公里的巨龍將橫空出世,京滬兩地間的行程也將由此縮短至5小時以內。

北京直達上海只需5小時

    據了解,作為《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重要項目,總投資超千億元的京滬高鐵是僅次於長江三峽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它全長1318公里,全線按最高時速350公里、設計運行時速300公里,預計2010年建成通車,共設置北京、天津、濟南、上海等21個客運車站。京滬高鐵投入使用後,北京到上海直達只需5小時,比目前京滬鐵路上的動車組運行時間還要縮短5小時。年單方向預計輸送旅客8000余萬人次,每年輸送旅客預計1.6億人次。同時,既有鐵路的運輸能力可以釋放,滿足貨運需要,真正實現“人便其行,貨暢其流”。

票價預計600至800元

    就消費者關心的票價問題,專家認為,由於速度更快、服務更好、投資較大等因素,京滬高鐵的票價肯定要高於普通鐵路。專家預測,未來京滬高鐵的票價約為同線路飛機票價的60%到70%,即北京到上海約600元至800元。

經濟推動力超日本新幹線

    京滬高鐵給旅客出行、鐵路現代化乃至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不僅停留在速度的提高上。據了解,京滬高鐵沿線地區土地面積僅佔全國的6.5%,沿線人口占全國的26.8%,創造的GDP佔全國的40.4%。
    按照國際慣例計算方法,鐵路客運量的增長與地區GDP發展之間的彈性系數為9:10。據初步研究預測,京滬高速鐵路建成後,“啞鈴效應”可使沿線地區GDP增長率提高19%至21%左右。
    “京滬高鐵所産生經濟推動力將超越當年日本新幹線。” 曾參與“京滬高鐵重大經濟問題前期研究”課題的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董焰告訴記者,“日本當初建成新幹線以後,其沿線就形成了若干的産業帶,比如名古屋區域的汽車産業等。這些産業帶的形成和發展對沿線區域經濟都産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北京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弘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同樣以日本為例:“日本新幹線使原來線路鐵路運行時間縮短了一倍,帶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他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東海道新幹線和山陽新幹線,每年約有乘客2億人次,由此而産生的食宿、旅游等消費支出約5萬億日元,增加就業50萬人。同時還優化了沿線地帶的工業布局,汽車、機電、家用電器等加工産業和集成電路等尖端産業逐步取代了傳統的鋼鐵、石化等産業,促進了日本産業結構的調整。

  相關稿件
[每日經濟新聞]京滬高鐵上海站有望年內動工 2007-10-31
[新華日報]“京滬高鐵”將給江蘇帶來什麼 2007-10-30
[中國證券報]多家金融機構有意參股京滬高鐵 2007-10-30
多家金融機構有意參股京滬高鐵 2007-10-30
[新京報]建行擬百億入股京滬高鐵 200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