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央票、存款準備金、特種存款,在央行更加頻繁且靈活運用流動性緊縮手段的時候,中小銀行特別是地方商業銀行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流動性管理壓力。 “雖然銀行業整體並沒有出現流動性緊缺,但是對於缺乏可變現資産的地方商業銀行來説,八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後其必然面臨流動性管理壓力。”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副經理趙慶明説。 今年二季度以來,銀行同業拆解市場利率一直處於溫和上升通道,而商業銀行備付率卻由於存款準備金率持續高增及信貸過快投放而持續下降。一份來自基金業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11家上市銀行中有3家銀行的備付率已呈現負值,其中兩家為國有銀行,同時另有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備付率也已逼近零點。 對此趙慶明認為,相比中小銀行來説國有銀行即使在資金比例上處於劣勢,但是一來大型銀行流動性的絕對數量充裕,二來有大量可變現資産如央票、國債,因此流動性管理壓力相對較小。“而中小銀行特別是地方性商業銀行在上述兩方面都處於劣勢,且在大銀行遵循調控政策緊縮銀根後,可能面臨地方政府主導貸款的壓力,因而將面臨較大的流動性管理壓力,”趙慶明説。 不過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顧軍蕾&&,在流動性收緊的宏觀環境下,中小銀行面臨流動性管理壓力是非常正常的政策效應。她認為,準確來説中小銀行面臨的是資産期限匹配和頭寸調撥的問題,一方面信貸投放速度較快,一方面整體存款結構發生了變化,包括由於第三方存管施行後大銀行佔有絕對優勢,以及存款持續活期化。“特別在節前或是新股申購期,特別容易出現資金吃緊的情況,”她説。 需要指出的是,流動性管理壓力並不是整體現象,而更可能是零星的短期現象。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處人士&&,從可觀察的宏觀數據來看,整個銀行業的流動性仍然非常充裕,中小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壓力更多是源於自身的資産結構特徵,並且由於地區經濟金融環境的不同,單個商業銀行的實際狀況差異很大。 即便如此,分析師張曦仍然提出觀察商業銀行是否存在流動性管理壓力,應當在傳統的監測指標之外,分析穩定性資金來源與波動性資金來源的比例。她&&,機構曾經做過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小銀行更有可能遇到流動性管理的問題,而實際監測的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同時她透露,從與業內人士的多方交流來看,流動性管理問題已經引起商業銀行的普遍重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