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今年中國對世界GDP增長貢獻度將超美
    2007-09-13    作者:盧錚 周明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世界銀行昨日(12日)發布了《中國經濟季報》指出,中國宏觀經濟前景向好,並將2007年中國GDP增長率預測從此前的10.4%調高為11.3%,中國經濟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度將超過美國。
  而英國經濟學家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羅賓?比尤也&&,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動機”。
  世行指出,外部失衡仍是中國主要宏觀經濟問題,中國經濟主要挑戰還將來自於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對世界GDP增長貢獻度將超美國

  世行在《季報》中指出,2007年上半年,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保持較高水平,同時由於投資推動,刺激近期內需反彈。世行認為,中國作為全球需求和供給來源的作用日益增大,以市場匯率計算,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度可能會達到16%,並超過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世行認為,2007—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溫和放緩,預計2008年GDP增長率為10.8%。 
  世界銀行稱,最近,美國的次貸問題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很可能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中國對次貸問題的直接敞口不大,但是與其他較大的新興市場國家相比,中國可能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原因在於出口在中國經濟中佔的比重很大。”世界銀行中國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
  世行在《季報》中還&&,國際市場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正在減弱,有助於緩解中國所面臨的價格壓力。但價格上漲的風險仍然存在。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儘管現在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價格正在上升,但其升幅仍低於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中國的競爭力並沒有受到明顯影響。

增加內需 減少外部失衡

  世行《季報》指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任務仍然是抑制貿易盈餘的擴大。貨幣政策應該繼續着眼於減少外部失衡,並更多關注內需的全面增長。
  世行指出,儘管目前中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基於稅收政策的外貿措施效果不明顯,此外貨幣政策姿態仍然相對寬鬆,利率仍處於較低水平,並未從根本上觸及現有增長模式。
  世行認為,消除過多流動性和提高利率是必要舉措,並且應該採取更多措施。郝福滿&&,比如中國目前發行的特別國債,一方面,可為中國外匯投資公司融資,以獲取更高收益;另一方面,對吸收流動性可起到長期的、更為健康的作用。

  相關稿件
世界銀行將協助中國勘探開發煤層氣資源 2007-08-30
佐利克:世界銀行擬在多領域“牽手”中國 2007-07-27
世界銀行將為中國廢物處理項目提供擔保 2007-07-12
世界銀行啟動在中國首個垃圾發電項目 2007-07-10
佐氏面臨新挑戰:為世界銀行挽回信任[圖] 200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