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援助:重燃一名交通協管員的生活希望
    2007-08-31    滕興才    來源:中國青年報
    左手拿着毛巾,右手不停地揮動紅色小旗,不時吹響挂在胸前的哨子,57歲的交通協管員趙雪芹站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隨着紅綠燈的變化,左右忙碌着,汗如雨下。“今天天氣預報説30度,不算太熱,可我太胖了。”身高160厘米、體重160斤的趙雪芹,確實太胖了。
    3年前,剛從北京探礦廠下崗時,趙雪芹沒有這麼胖。“下崗在家1個月,吃不好,睡不香,居然還長了20多斤肉。”趙雪芹現在想想都覺得奇怪,“街道上一個老中醫告訴我,這是因為我心裏着急,導致新陳代謝紊亂引起的。”當時的趙雪芹確實心急如焚,靠她一個人每月700多元的下崗工資,根本養活不了一家四口人:70多歲的老父親、當時正在讀大學的兒子和讀高中的女兒,還有她自己。“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年齡又大了,找了1個多月工作都沒人要。”説起3年前的困境,趙雪芹眉頭緊鎖,“可是,老人的醫藥費、兒女們的學費、生活費,都要我管。不到半年,下崗時的安置費就快用光了。”
    2005年春節剛過,北京市通州區中倉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就把好消息帶給了趙雪芹:交通隊要從下崗職工中招聘一批交通協管員,一個月500元,還發兩套衣服。“當時不知道是什麼心情,就覺得像是自行車壞在半路上,又突然看到個修車的。”半個月的培訓以後,趙雪芹成了一名正式的交通協管員。從那以後,兩年多來,趙雪芹一直在這個路口協管交通。這個路口有5個交通協管員,他們都是通過街道辦事處或村委員&&,得到這份工作的。
    當記者告訴趙雪芹,《就業促進法》將幫助下崗等就業困難人員獲得就業援助的時候,她一邊忙着攔住一名騎自行車逆行的小夥子,一邊回頭説:“這多好啊,我不就是靠着大家幫助,才有了新工作嘛!”
    就在趙雪芹負責的十字路口的東北角,48歲的停車場管理員許倫義卻有些“不滿”。他也是下崗工人,兩年前得到了這個停車場管理員的位置。“當時癱瘓在床的老父親還在世,我沒法到南方去打工,街道看我生活困難,就給我爭取了這個停車場管理員的職位。當時真的很高興,也很滿足。”許倫義趁沒有車進出的空閒告訴記者,“可是,現在我有點不滿足,我想憑一技之長吃飯。”原來,許倫義是從一家集體辦的玻璃工藝製品廠下崗的,“燒制玻璃製品需要配料,那可是個技術活兒,我可是有一手配料絕活兒的。去年,老父親去世了,聽説南方有不少生産出口玻璃工藝製品的工廠,正需要我這樣的配料師傅。我真想去多掙些錢,可是沒有熟人介紹,又怕就這麼去南方,萬一找不到這樣的廠子,怎麼辦?”
    當得知《就業促進法》中規定政府有責任進行職業介紹、提供供求信息時,許倫義輕輕叩響手指關節説:“那我得去問問。”
    本報北京8月30日電
  相關稿件
田成平:實現充分就業任務繁重 2007-08-14
[網上焦點]“同工不同酬”是就業歧視 2007-08-10
上海:房産開發等10行業就業矛盾十分突出 2007-08-08
上半年城鎮就業人數何以創新高 2007-08-06
就業質量比升學重要 高職生不再青睞專升本 200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