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GDP數據遭遇發布阻力 可能被無限期推遲
    2007-07-23    劉世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年初起媒體就在等待的“2005年度綠色GDP核算報告”,估計將被無限期推遲發布。
    媒體們得出這個判斷,是由於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在7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説,綠色GDP是媒體、社會為了簡明而用的一個名詞,真正的綠色GDP核算制度目前並不存在。國際上現在還沒有這個意義上的GDP核算標準,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採取這樣的核算方式,所以中國還不能夠公布所謂綠色GDP核算的數據或者真正進行價值量的核算。
    而2006年9月,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曾聯合公布了“2004年度綠色GDP核算報告”,當時新聞發布會上,兩部門都&&,正在研究的2005年的數據會很快向公眾發布。當時的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佔當年GDP的3.05%。
    國家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當時曾經對外強調,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計劃進一步擴大核算範圍,完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中國環境經濟核算報告制度。
    此後也有消息説,2005年的數據將在今年的“兩會”後發布。
    今天,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統計局《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綠色GDP)研究》項目技術組專家王金南對本報記者説,他本人認為,之所以至今未能公布最新的研究報告,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有關部門在發布內容和發布方式上存在着分歧。
    王金南認為,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目前開展的環境污染經濟核算確實只是綠色GDP中的一部分,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但並不影響用這個數據來説明目前中國的環境形勢。發布這樣一個數據能明確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究竟有多少經濟增長是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而獲取的,也能幫助地方官員理解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另外,並不能因為國際上還沒有成熟的經驗就説中國不能搞。
    據悉,早在幾個月前,2005年度《環境與經濟核算研究》就已經完成了,目前專家們正在進行2006年核算研究工作。
    有分析認為,推遲公布2005年的數據的另一個原因是,有些地方政府對公布本省的研究核算數據比較敏感。
    有關人士還透露,早在2005年年初,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在10個省市啟動了以環境核算和污染經濟損失調查為內容的綠色GDP試點工作。2006年年底,這10個省市的綠色GDP核算試點工作已全部通過兩個部門的驗收。但值得玩味的是,各省仍處在“談綠色變”的敏感期。個別試點省市還曾經向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函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結果。
    王金南説,綠色GDP造成地方上這麼大的震動,成為這樣敏感的話題,本身就證明它是有用的,它讓一些地方官有所顧忌。作為專家,他認為他們工作的目達到了一半,“有觸痛,説明這項研究還有點兒用。”
    在這位專家看來,綠色GDP意味着觀念的深刻轉變,意味着科學發展觀的一種衡量尺度。一旦實施綠色GDP,人們心中的發展內涵與衡量標準就要隨之改變,同時由於扣除環境損失成本,也會使一些地區的經濟增長質量大大下降。目前,許多地方仍然唯GDP至上,在這種觀念支配下,要進行綠色GDP核算,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王金南説,從10個省市的試點情況看,推進綠色GDP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搞清污染實物量和環境污染損失成本,了解經濟增長的環境代價,為污染減排決策提供依據;二是幫助政府了解哪些部門、哪些地區是資源消耗的“高強度區”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重災區”,有利於對症下藥;三是綠色GDP核算的過程和結果,將為環境稅收、生態補償、幹部政績考核制度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在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上也&&,目前的環境核算工作還只是在研究中,國家統計局將本着十分嚴謹、科學、慎重的態度,繼續積極開展研究工作,努力地探索可行的核算辦法。
  相關稿件
癲狂房價下的“人均GDP創新高” 2007-07-13
去年中國GDP增速修正至11.1% 2007-07-12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06年GDP初步核實數據 2007-07-12
潘岳:限批也難撼動唯GDP發展觀 2007-07-04
職工工資超過GDP增速,忽悠吧! 200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