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建生態園 迎來垃圾山
昔日的荒山上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栽滿了鬱鬱蔥蔥的小榆樹,遠遠望去風景如畫。然而,記者走近一看,草地上四處散落着白色、藍色塑料垃圾袋,數百隻蒼蠅嗡嗡嚶嚶,成堆的生活垃圾在炎炎夏日裏散發着刺鼻的氣味。這個位於烏魯木齊市南郊倉房溝平頂山上的6000畝生態園,已經被上萬噸垃圾侵蝕,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垃圾山。
據烏魯木齊市春茂生態園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吳朝福介紹,2004年至今,春茂生態園已投入2000多萬元人民幣開發、綠化倉房溝村平頂山,光樹木就種了78萬株。
吳朝福透露,2004年,公司通過政府審批,剛承包這個荒山時,就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公司為清理山上的垃圾,花費30萬元、耗費兩個月。但沒想到,附近村裏的垃圾車仍然每天向這裡傾倒,尤其是倉房溝村的垃圾車最多,一天有時幾十車,平均一天30多噸。
“我們前腳清理,後腳就又有垃圾傾倒,反反復復産生惡性循環。公司挖了長寬30米、深4米的水池,本用來蓄水澆灌山上樹木花草,現在,也被當成垃圾池給填滿了。”吳朝福無奈地説。
他回憶,一次,春茂生態園總經理左家雲阻止村裏垃圾車傾倒,司機當即用鐵锨砍在他的頭部,血流不止,縫了18針。垃圾車司機不但不認錯,還揚言,如果下次春茂的人再敢阻止,他會砍的比這次更重。事後,春茂生態園多次找到村委會,並上訪沙區政府有關部門,至今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應該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綠化工程卻一直為垃圾問題困擾,開工三年至今沒有進展。”烏魯木齊春茂生態園總經理左家雲感慨地説。
村委會自設垃圾場 村民飲水受威脅
“傾倒垃圾的平頂山離倉房溝村幾百米,山上這幾年儲存的垃圾,可以把倉房溝村整個埋掉。”對於村裏及周邊工廠嚴重傾倒垃圾的問題,倉房溝村村民也很無奈。
倉房溝村五隊村民廖新文(化名)告訴記者,每年夏天,尤其刮點熱風時,倉房溝村處處都散發着令人作嘔的垃圾氣味,院子裏到處飄着塑料帶,為防止得傳染病,每家每戶幾乎都必備很多滅蒼蠅藥,用來毒殺個大的綠頭蒼蠅。
村民們説,倉房溝村委會在2004年就私自設立了一個垃圾場。為此,村委會還買下三輛垃圾車用於整體傾倒村裏垃圾,並設有關卡。附近垃圾車圖方便、省錢,也將垃圾以每車50至100元不等價格倒入倉房溝村委自建的垃圾場。
馬克其作為倉房溝村民代表近日受雇於春茂生態園專門阻攔垃圾車。他向記者透露,僅20天內,就有將近1000輛垃圾車來此運送垃圾,並且很多專門等到晚上拉運。為省事、省錢,這些垃圾車不願跑到距離遙遠的大浦溝垃圾場。
“就這樣,垃圾日積月累,越積越多,不僅對村民生活造成影響,更對村裏的二級水源保護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今年53歲的王春花(化名)説。
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倉房溝二級水源地。
映入眼簾的是:水源地水池周圍飄落着五顏六色的塑料垃圾袋,及一些白色衞生紙,走近些就有一股刺鼻難聞的味襲來。
“這些垃圾都是從對面垃圾山上刮過來的,這水可是我們全村人喝的水啊!”王春花激動地説。
村民們説,他們也找了市政、環保、行政執法等有關部門很多次,但問題一直沒能解決。
垃圾山移走不是問題 關鍵是個“錢”字
倉房溝村村長、村委會書記張武中説,荒山是歷史遺留下來七八十年代的沙窩子,村裏從1999年開始自倒自埋自填,其他單位的垃圾車暗地裏也跟着傾倒。由於村裏外來流動人口就有3萬人多人,加上村民3600多人,每天産生的生活垃圾量很大,有時一天就要拉30多車。
張武中算了一筆賬,從倉房溝拉垃圾到烏市指定全市傾倒垃圾的大浦溝垃圾場,最少幾十公里,一噸垃圾要18元錢,加上垃圾車的油錢,人工工資等,總共耗費200多元。一年下來,村裏少説要在垃圾上投資150多萬元。
“村委會也知道確實臟,會殃及子孫後代。春茂生態園綠化荒山也是件好事,但村裏村民一直沒交過垃圾費,如果現在讓他們掏垃圾費,他們會交嗎?如果村民不交,誰給村裏投資垃圾費?”張武中&&無能為力。
烏魯木齊市市容環衛管理中心處長季玉敏説,倉房溝在平頂山私建垃圾場自倒垃圾一事,市政市容局也一直與倉房溝協調處理,但抓住倒垃圾的車後,許多司機甚至躺在車輪下耍賴,所以一直不見較大的成效。
烏魯木齊市沙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媒體反映春茂生態園垃圾山情況後,沙區政府非常重視。目前,決定關閉倉房溝村在生態園上私設的垃圾場,禁止再非法傾倒,違者將處以2000元罰款;今後凡倉房溝村所産生的生活垃圾運至大浦溝生活垃圾衞生填埋場進行處理,倉房溝在大浦溝傾倒生活垃圾免費入場,暫做記賬處理。
據了解,2002年,烏魯木齊市第37號文件《關於開展全民植樹造林、荒山綠化的通知》&&後,首府各區除了政府投資綠化荒山外,還有68家民營企業先後投資荒山綠化項目。
按規定,綠化荒山要達到70%,才能拿到30%的開發建設用地。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68家被批准投資進行荒山綠化的企業,大多數已銷聲匿跡。如今,只剩紅雁池水庫、水塔山、紅光山、騎馬山和倉房溝平頂山等四五家比較大的民營企業還在投資這類項目。
“一方面政府重視荒山綠化問題,鼓勵企業承包搞建設。另一方面,又沒人真正出面協調關係幫助企業搞好建設。難道還想讓綠起來的荒山再荒無人煙嗎?”倉房溝村民有些擔憂。
本報烏魯木齊6月6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