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部件成為制約我國機床産業繼續前行軟肋
    2007-04-23    記者:原國鋒    來源:《人民日報》2007-04-23 2版
  “功能部件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機床産業發展的軟肋。機床産業要繼續前行,必須加強功能部件開發和生産。為此,除了企業重視以外,政策支持與引導亦必不可少。”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幹事長吳柏林説。
  機床産品的很多單元技術都孕育在關鍵功能部件之中。但是,功能部件的發展卻一直沒有引起行業足夠重視。吳柏林介紹説,數控系統是一種特殊功能部件。除了數控系統,刀庫、機械手、滾動導軌、滾動絲杠、數控回轉工作&等,都是關鍵的功能部件,而我國對這些功能部件的研製還非常薄弱。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在分析我國功能部件現狀時説,目前,中檔及以上數控系統市場被國外牢牢壟斷。由於電主軸、高速滾珠絲杠、直線電機、高速工具系統、高頻響位置檢測系統等關鍵性功能部件均與國外有較大差距,國産中檔數控系統為主機的配套率很低。此外,為中檔及以上數控機床配套使用的刀庫、機械手和數控轉塔刀架也主要依賴進口。目前,國産中高檔數控機床大量採用日本、德國、韓國和我國台灣的功能部件産品。
  儘管“十五”期間國家有所投入,但社會資金投向功能部件的少之又少,實際的研究成果和發展效果不盡如人意。而購買國外的功能部件,不僅要付出高昂的資金,還使我國機床産品的競爭力大打折扣。功能部件已成為我國機床行業的薄弱環節。
  當前,世界數控機床正向高速、精密、複合、智能、環保的方向發展,我國數控機床也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
  “主機廠多,而關鍵功能部件專業生産廠少且弱,是我國機床産業結構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吳柏林説,“機床尤其是普及型或經濟型機床,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産方法是不行的,提高産業化水平,調整産業結構,加強功能部件的開發和製造能力,加快功能部件産業化進程,這是機床行業産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為了盡快打破功能部件發展瓶頸,我國已&&促進功能部件發展的相關規劃。根據這一規劃,未來5年我國將營造20個數控機床産業化基地和為之配套的10個基礎功能零部件産業基地,基地企業將享受國家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黎明説:“在這些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政府可以&&配套政策,以市場為導向,鼓勵功能部件企業採取自願方式進行兼併、重組等,這樣既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提高産業集中度,形成一定的規模,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優勢互補,盡快做大做強。”
  相關稿件
自主創新給中國數控機床安上了“中國芯” 2007-04-17
第十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在京舉行 2007-04-16
近70家瑞士廠家在京展出精密機床 2007-04-12
第十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將在京舉辦 2007-04-06
“交大科技”4日起變更為“昆明機床” 200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