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垃圾”折磨人 收禮附帶收“垃圾”
    2007-03-02    記者:董碧水    來源:《中國青年報》2007-03-02 7版
    春節過去,看著家裏新增加的盒子、罐子,家住杭州翠苑的高大伯直犯愁,家裏有老人,親戚又多,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都送來了禮品,這些製作精美的禮品包裝,扔掉太可惜,家中又沒處放,“純粹是人為製造垃圾。”
    高大伯整理着各種各樣的箱子盒子,有裝紅酒、保健品的,也有裝水果、裝海鮮的;嶄新的水果籃、精緻的鐵皮餅盒,其中還有紫檀木和金箔的禮盒。“那個精美呀,比自己家的傢具還漂亮!”
    春節過後,許多製作精美、材質上好的禮品包裝物、裝飾物,成了讓人頭疼的“美麗垃圾”。
    近年來,從天價月餅、天價書籍到天價禮品,社會上漸漸出現的過度包裝、豪華包裝現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今年春節,過度包裝的禮品也依然在市場上流行。垃圾清運工陳來榮師傅告訴記者,每年的春節、端午、中秋、國慶等節日,都會出現垃圾清運高峰,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禮品包裝物,像水果籃、茶葉罐、酒盒等。
    在一家超市做導購的楊玲説:“人靠衣裝,貨靠包裝,每到節日,包裝精美的商品就是要比普通包裝賣得好。我們也會為顧客推薦經濟實惠的禮品,不過有的顧客一看包裝不‘漂亮’,還不樂意買呢!”
    如今,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禮品包裝早已是五花八門,而春節市場,禮品的包裝更顯奢華,不少新年商品還“披金戴銀”。
    商品包裝的精美帶來的自然是價格的攀升。一些酒類商品用硬木做框、內墊絲綢的禮盒包裝,加上兩個酒杯,賣到了幾百上千元;一個炒貨禮盒,小核桃仁、瓜子、花生、開心果等6種炒貨凈重才1100克,可它們卻被套在瓦楞紙盒當中,四週墊了厚厚的泡沫塑料,售價高達上百元;
    儘管過度包裝的精美禮品“價”高,但不乏願意一擲千金的追捧者,而這些禮品的購買者幾乎都是把禮品買來送人,鮮有自己“享受”的。“過年嘛,禮物不能太寒酸。包裝好看,送給親戚朋友也就比較有面子。”在世紀聯華超市,手裏已經提了三大盒禮物的市民張先生説,豪華、精緻的高檔禮品能體現饋贈時的心意和面子。他告訴記者,過春節,不僅要給長輩拜年,還要探望朋友和同事,他幾乎每年都要為此花上不少錢。
    商家煞費苦心包裝産品,無非是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一個“賣點”,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眼球,盡可能做大市場蛋糕。但在生産廠家給自己的産品穿上一件件精美外衣的同時,生産成本也隨之增加,這額外的生産成本最終還是要被精明的商家轉嫁到消費者的頭上。
    業內人士透露,以紙盒包裝為例,禮盒成本一般只要2至3元,製作得再精美、豪華,也不會超過5元。但據粗略估算,精裝禮品的價格起碼比普通簡裝貴10%。像某高檔禮品酒,簡裝的700毫升售價192元,精裝的兩瓶酒加六個小酒杯,放進禮盒裏就要465元……
    有關人士認為,豪華過度包裝反映出社會上目前普遍存在着節約意識不高的現象,對商品尤其是禮品型商品過於追求奢侈。
    “自己也知道豪華包裝既造成很大的浪費,也加重了自己的經濟負擔。可親朋好友來拜年,都會送來包裝精美的煙酒、果品,太普通的禮物還真不好意思拿來回禮。”很是無奈的市民孫敏説。
    事實上,一些嗅覺靈敏的商家正是看準消費者的這一弱點,挖空心思地在商品包裝上做“花樣文章”,從而迎合這些消費者的口味。“正所謂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消費者對商品的體面化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豪華包裝熱的蔓延。”
    據了解,中消協就此發布春節消費提示:過度包裝商品已經成為一種浪費資源的消費病,與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背道而馳,應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作為禮品。
    浙江大學一位教授認為,遏制過度包裝,除了政府部門倡導、輿論引導、行業協會規範和企業自覺執行外,更重要的是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在綠色消費已成為全球主流價值觀的今天,如果還抱着爭面子的消費觀念,實在不值。”
  相關稿件
保質防偽 現代包裝越來越"聰明" 2007-02-27
英國《獨立報》呼籲:抵制過度包裝 2007-02-16
商品過度包裝成公害 2007-02-15
發展改革委:應倡導綠色消費抵制過度包裝 2007-02-15
反對商品的過度包裝 200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