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0年,中國仍有較充足的勞動力供給
    2007-01-18    記者:李麗    來源:《中國青年報》2007-01-18 7版
    可見的將來,中國仍有較為充足的勞動力供給。但城鎮勞動供給將主要來自農村勞動力轉移,城鎮化速度將成為城鎮勞動供給的決定因素之一。今天,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學術研討會上,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車偉表達了上述看法。
    “目前,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在繼續增長,但每年的增量正在減少。”張車偉認為,中國勞動力供給最為豐富的時間還會維持10年左右。之後,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將不再增長,其規模會逐漸縮小。
    從國際社會來看,當一個國家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停止後,勞動力數量不足的問題會緊隨其後。但城鄉二元結構使得中國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數量龐大的農村人口仍然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城鎮提供勞動力資源。
    中國正處於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之中,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大約為42%。“如果設想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最終達到70%,那麼,中國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還將持續30年左右。”張車偉認為,這意味着,中國在未來仍然有較為充足的勞動力供給,但勞動力成本必然上升。
    有學者認為,對長期倚重廉價勞動力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來説,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報告表明,從1978年到1998年,在中國持續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中,將近七成是勞動力的貢獻。勞動力成本的總體上升趨勢似乎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勞動力的競爭優勢。
    張車偉在分析了1991年以來勞動生産率的發展趨勢後,卻得出了樂觀的結論——相對於成本增加來説,中國工人的勞動生産效率增加速度似乎更快,這意味着中國工人的競爭優勢是增加而不是減小了。
    張車偉&&,保持勞動力競爭優勢,就要加大人力投資的力度,通過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工人的素質,造就一支能夠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力隊伍。只要中國能夠繼續保持勞動生産率的增長趨勢,即使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中國勞動力的競爭優勢在可見的將來仍會繼續保持下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