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牛源普遍出現短缺 肉牛産業危機乍現
    2010-07-26    作者:記者 王曉明/長春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牛源短缺給整個肉牛産業鏈帶來嚴重影響。新華社發(黃增瑞 攝)

    由于成本大、周期長、風險高、效益差,牧業大省吉林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養牛戶不得不選擇放棄,大量宰殺母牛導致市場上牛源緊張,犢牛價格上漲,養殖成本不斷攀升。由于行業整體不景氣,下遊企業紛紛降低收購價格,更導致飼養戶補欄積極性降至谷底,整個産業形成惡性迴圈,基礎母牛數量明顯減少,養牛小區開始荒廢,肉牛養殖環節出現嚴重萎縮跡象。

  肉牛小區雜草叢生 一片荒蕪景象

  前幾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吉林農村採訪,農民一家一戶養兩三頭牛很普遍,可如今再進農村,多數農民家裏已經找不到牛了。

  在2004年,德惠市朱城子鎮曾是全省聞名的養牛大鎮,全鎮肉牛存欄數量達2萬頭,7000多農戶中90%以上養牛。副鎮長沈全軍説,到如今60%以上農戶都不養了,剩下養牛戶不足3000戶,照這個速度下去到今年年底或明年,估計全鎮就沒人再養牛了。
  前幾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吉林農村採訪,農民一家一戶養兩三頭牛很普遍,可如今再進農村,多數農民家裏已經找不到牛了。德惠市是吉林省最大的畜牧業大縣之一,市牧業管理局局長陳萬峰認為,近年來國內對牛肉消費量雖然有增長趨勢,但養殖環節卻在逐漸萎縮。以牧業小區為例,前些年建設的養牛小區如今已接近荒廢,新建的小區又幾乎沒有養牛的。
  在朱城子鎮興隆堡村肉牛小區,《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小區內外雜草叢生,一片荒蕪景象。當初建設小區的組織者孫國發告訴記者,這個小區2003年建成,牛舍面積近5500平方米,有十幾家養牛戶在小區養牛,年出欄肉牛近1500頭。“這些年大夥一家一家撤走,到現在只剩下我自己守著空空的大院,也只剩下幾頭母牛,育肥牛一頭都沒有了。”他説:“我們屯子60多戶,前幾年幾乎家家養牛,目前只有三五戶家裏面還有幾頭牛。”
  永吉縣也是吉林省傳統的養牛大縣,近年來出欄肉牛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2008年全縣出欄肉牛還有30萬頭,2009年銳減至12萬頭;九臺市上河灣鎮幹溝村養牛大戶孫憲波,自己有一個母牛養殖小區,三個育肥牛小區,去年新建了一個種雞場,六個肉雞養殖小區。他説,到今年年底,他打算把所有牛都停養,全部開始養雞,據他介紹,他原來有180頭母牛,年出欄育肥牛近2000頭,可如今育肥牛只剩下不到200頭了。
  九臺市牧業管理局副局長苑德祥認為,肉牛産業的萎縮從10年前就開始了,考察肉牛産業主要應看基礎母牛數量,九臺地區最多時母牛數量超過20萬頭,前兩年一度下降到不足13萬頭。
  朱城子鎮畜牧獸醫站站長周志偉説,近年來母牛宰殺率太高,如今的育肥牛70%以上都是育肥母牛,主要是因為成本價格比育肥公牛相對要低,差價在2元/公斤左右。“2004年全鎮基礎母牛數達1.1萬頭,目前還剩下不足6000頭,養牛集中區興隆堡村原來有母牛1500多頭,如今只剩下不到100頭。”他説:“照這個趨勢下去,再過個三五年,全鎮基本就沒有母牛了。”
  一些基層畜牧幹部告訴記者,由于現在市場流動性較大,很多時候存在重復計算現象,各地區上報的肉牛發展數實際上並不準。在吉林省牧業管理局,《經濟參考報》記者想了解全省肉牛發展的相關數字,卻一直遭到各種理由推脫,問題的嚴重性已經不言而喻。

  養牛門檻越來越高 散戶們紛紛退出

  “飼料漲價、牛行降價,養了十幾年的牛,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差的情況。”養牛戶魏來春説。

  朱城子鎮興隆堡村養牛戶魏來春目前還養了6頭大母牛,20多頭育肥牛。他給記者算了筆賬:現在平均養一頭牛,買一頭250公斤左右的牛犢子,5000元左右;飼料、酒糟、玉米面三項,一個月300元,15個月出欄就是4500元;人工、防疫等成本不算,一頭牛的飼養成本已經超過9000元。“飼料漲價、牛行降價,養了十幾年的牛,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差的情況。”他説:“最近我剛剛賣了11頭牛給皓月公司,總共才賣了8.7萬元,每頭的價錢還不到8000元,這樣計算一頭牛要賠1000多元。”
  採訪中,一些飼養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養牛的成本投入本來就大,如今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他們認為,由于母牛數量的減少,導致近年來牛犢子價格不斷上漲,以德惠地區為例,2005年左右,一頭250公斤左右的牛犢子,市場價在2000元左右,那時候農民手裏有十萬八萬就可以養牛,可如今同樣的牛犢子價格已經漲到了5000元,農民手裏沒有四五十萬根本別想養牛,因為養少了本身沒有意義,門檻越來越高逼著散戶們紛紛退出。
  “原來一家一戶養幾頭牛,除了下牛犢子能賣錢外,更多的還是為了種地。”苑德祥説,如今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家家都有小四輪,牛在農村的角色已經由傳統的蓄力轉為純商品性質,農民沒有牛也一樣種地,就必然要關注養牛的效益問題。他分析説,首先,養牛的效益明顯不如外出打工。現在農民即使幹力工,每天的收入也能達到80元,一個月2000多元很輕松;養一頭牛,光本錢就得八九千元,把人拴住了不説,鬧到最後還不一定賺到錢,風險明顯高于打工。
  德惠市同太鄉八家子牧業小區的養牛戶李青文,在小區裏養了2年牛,第一批出欄50頭,最近第二批買了40頭牛犢子,拉回去還沒來得及打防疫針就病死了10頭,直接損失超過7萬元。“現在養牛別説賠錢,就是一頭賺1000元,7萬元的損失也要養70頭牛才能彌補回來。”他説:“我現在對養牛已經失去了信心,正在把牛舍改造成雞舍,目前已經養了3000只雞。”
  李青文認為,養雞一方面投資小,盡管也有風險但周期相對短得多。“母牛見母牛、三年兩個頭。”他説,正常養一頭250公斤的牛犢子,養到650公斤出欄需要13-15個月,一天就長1公斤左右的肉,一個月才長30公斤。而且牛的繁育周期也長,豬需要115天左右,牛就需要185天,三年才能下兩個牛犢子,所以一旦母牛數量減少,産業恢復起來周期會更長、難度更大。

  産業各環節均不景氣 普遍陷入危機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河南省目前牛源也僅能滿足生産量的50%,全國牛源普遍呈現短缺狀態。

  專家認為,近年來全國的肉牛養殖都呈萎縮趨勢,市場上牛源不足,企業産能相對過剩,不僅農民養殖環節利潤空間受到擠壓,肉牛屠宰加工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整個産業各環節普遍不景氣,産業整體發展陷入嚴重危機。
  吉林省長春皓月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左長青説:“目前全國的肉牛産業都有萎縮的跡象,具體表現在所有的産業産能過剩,原料供應不足,不能滿足企業生産。”飼料價格飛漲,養殖成本增加,近兩年一直感覺牛源不足,目前他們企業開工率只有50%左右。據他介紹,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河南省目前牛源也僅能滿足生産量的50%,全國牛源普遍呈現短缺狀態。
  産業的源頭出現嚴重萎縮,對産業後續的鏈條,他們企業的經營也帶來嚴重影響。左長青説,從皓月集團的銷售額看,2008年集團共實現行銷額3.8億元,銷售量1.3萬噸;2009年行銷額直接下降到2.1億元,銷售量7500萬噸。“由于行業不景氣,如今不少企業紛紛降價收購牛源,本身養牛戶積極性就不高,收購價格下降更不願意補欄,整個産業形成了惡性迴圈。”他説:“盡管我們目前還沒有降價,但這樣下去也支撐不了多久。”
  一些企業反映,現在普遍提倡“公司+農戶”的操作模式,但飼養戶的誠信問題讓企業感覺很頭疼。企業介紹説,這種操作模式實際上類似于期貨交易,簽合同的時候與最後交易的時候市場價格往往不一致,如果後期市場價格低于前期合同價格,飼養戶自然樂于賣給企業,但如果後期價格高于前期合同價,飼養戶往往就沒有誠信了。企業認為,前些年與農戶的合作並沒有出現這種現象,這兩年飼養戶的日子也實在是不好過,雖説也能體諒他們,但這樣一來企業自身運轉就更加艱難。
  業內專家認為,我國肉牛産業發展到今天,已接近崩潰的邊緣,養殖環節沒效益,加工環節不賺錢,市場終端産品價格也呈下降趨勢,整個産業鏈條各環節都困難,證明産業的發展已經很艱難了,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充分重視産業危險的苗頭,盡快採取措施扶持産業發展。

    專家預測:中國年內或成為牛肉凈進口國

    一方面國內自身肉牛養殖嚴重萎縮,另一方面走私牛肉大量充斥國內市場。專家認為,國外牛肉的衝擊是我國産業的衰落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國內肉牛産業自身發展內動力不足,國外甚至有機構預測:中國在今年內很可能成為牛肉凈進口國。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肉牛産業已經走到危險的邊緣,建議有關部門多方著手對産業進行政策扶持,避免肉牛産業最終被國外掌控,喪失市場話語權。

  相關稿件
國産肉牛為何賣不上價 2009-09-07
牛肉供應偏緊 養牛大戶呼喚肉牛保險 2007-12-04
我國南方地區發展肉牛産業將大有可為 2007-07-30
我國肉牛品質安全追溯係統建成 2007-02-13
成本增加原奶價格卻不漲 奶牛被當作肉牛賣 200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