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價創歷史新高 徽多地出現小麥"搶購風"
非糧資金的進入值得警惕
    2010-06-18    作者:記者 楊玉華/合肥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6月13日,在河南省淮陽縣白樓鎮曹莊村,農民經紀人到農民家門口收購夏糧。新華社發(楊正華 攝)

    正值小麥收獲時節,《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安徽部分糧食主産區採訪了解到,受今年以來多種農産品價格上漲和部分地區災情影響,今年夏糧收購面臨多重復雜局面,小麥市場價明顯高于托市收購價。記者最新了解到的情況是,目前,在安徽全椒、來安、天長等多地已出現新麥“搶購風”,新麥(紅麥)市場收購價超過托市收購最低價約四五分錢,達到0.92元,創安徽新麥收購價歷史同期之最。
  業內人士普遍擔心,目前皖北小麥主産區集中收購在即,全椒等地出現的“搶購風”一旦傳導到其他主産區,可能會引發市場非理性收購,隱患將非常大。

  新糧遭“搶購” 上市價達歷史高點

  今年與往年有所不同,市場收購主體非常多,而且“你慌我忙”,出價一路走高。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全椒,在臨近的天長、來安、鳳陽、肥東等地,都出現類似市場主體“搶購”的現象。

  全椒是安徽傳統糧食大縣,由于地處安徽中東部,小麥開鐮較其他地區要早,從6月10日起,該縣就陸續進入新麥集中上市期。與往年托市收購正常啟動,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唱主角”不同,今年該縣的市場化收購異常活躍,搶購新糧成風。
  全椒縣石沛鎮石沛糧站負責人張應平告訴記者,今年新麥登場後,市場化收購主體紛紛入市搶糧,許多農民收上來的糧食都由糧販子到府收購拉走。在該縣的襄河碼頭,一些外地前來收糧的主體挂出高價收購新麥。每天都有糧食販子源源不斷用車將收來的新麥送來裝船外運。
  全椒縣糧食局副局長魯兵介紹,由于全椒臨近江蘇,又是安徽新麥較早登場的地區,因此,每年在新糧上市時,都會有一些銷區加工企業前來收糧。但今年與往年有所不同,市場收購主體非常多,而且“你慌我忙”,出價一路走高。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全椒,在臨近的天長、來安、鳳陽、肥東等地,都出現類似市場主體“搶購”的現象。
  據了解,上述地區入市“搶購”的主體多元,其中有來自江蘇等地的儲備庫和加工企業,也有大量有證或無證經營的糧食購銷經紀人。其中,來自銷區的儲備和加工企業的收購量較大,他們往往委託本地的糧食經紀人,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替其收糧。
  為了搶得更多糧源,這些市場化收購主體的挂牌收購價較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執行的托市收購價高很多,而且對于新糧的水分、雜質要求也比較低。魯兵説,目前全椒新糧市場收購價已經達到0.92元,創新麥上市價的歷史之最。
  價高質寬使得上市的新糧大量流向市場化收購主體。來自安徽省農發行的數據顯示,目前包括全椒、來安、天長等在內的整個滁州市共托市收購小麥8000萬斤,較往年收購量大為減少。截至6月6日,全市收購量達到666噸,而去年同期收購量為44999噸。

  多重原因導致市場“搶糧” 農民並未真正獲益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盡管市場收購價已經達到0.92元/斤的歷史新高,但在實際收購中,糧食販子到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實際收的價格只有0.84元/斤,這一價格還達不到最低收購價的水準。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全椒、天長、來安等地由于地處蘇皖交界地區,每年新糧上市時,都會有銷區企業前來收糧,但今年出現的新糧“搶購風”較往年有所不同,一是價格抬的高,二是市場收購主體“爭先恐後”,搶的量比較大。
  剛剛對上述地區的“搶購”現象進行專門調查的安徽農發行客戶一處處長楊江認為,造成今年部分地區新糧搶購的原因有多種:
  一是糧食漲價預期強烈。特別是今年全國多地發生自然災害,加之多種農産品價格次第上漲,都使人們看漲後市糧價,一些收購主體包括一些原本不從事糧食加工的企業也參與進來,這種賭漲價的心態加劇了搶購。
  二是新麥上市推遲。受今年初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影響,今年安徽小麥生育期普遍推遲,新麥上市較往年遲半個月左右。加之後期小麥拍賣停止,因此,不少加工企業和儲備庫都等著新糧上市補充原料和倉容。據介紹,在全椒,目前主要來收的就是江蘇一些地方的儲備庫,由于所需量大,加之出價高,無疑加劇了“搶購”。
  此外,一些農民的惜售心理也是出現市場搶購的原因之一。

  警惕“搶購”傳導擴散 引發多重隱患

  農發行安徽省分行行長周良偉認為,目前安徽部分地區出現的新糧“搶購風”和非糧資金的進入是值得警惕的信號,亟待有關方面聯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採訪中,對于目前出現的“搶購”基層看法不一。魯兵認為,這是目前糧食市場出現的短暫現象,由于小麥糧食産量非常大,而市場主體迫于資金、倉容等多方面制約,很難掀起“大風浪”。隨著市場主體收購量達到飽和,最後還得依靠國家托市收購。
  對此,也有人表示擔憂,目前的搶購風一旦出現傳導將會引發多重隱患。據了解,針對今年小麥市場價持續走高,最低收購價可能無法啟動,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搶糧源”的現象,作為收購資金供應源頭的安徽省農發行早在收購之前,就備足資金,做好支援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的“兩手準備”。然而,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市場搶購和糧價創歷史之最,讓農發行在資金支援上陷入尷尬境地。
  “搶購導致新糧價格不斷攀升,如果信貸資金支援市場化收購,無疑將對市場價格和搶購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如果不支援,在現有糧價高企,托市收購啟動不了的情況下,農民遭遇賣糧難又怎麼辦?”楊江説。
  楊江等人還擔心,目前皖北小麥主産區集中收購在即,全椒等地出現的“搶購風”一旦傳導到其他主産區,可能會引發市場非理性收購,隱患將非常大。
  一是打亂市場正常收購秩序。張應平説,目前市場上收購主體多而亂,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他們的搶購不僅抬高了新糧價格,而且由于在水分、雜質等方面的要求過于寬鬆,也擾亂了整個收購秩序。特別是其中不少收購主體屬于無證收購,使目前的收購市場更加混亂。據悉,來安縣曾針對市場的搶購風專門進行過打擊,結果發現相當一部分搶購者都是無證經營。
  二是推高糧價和通脹預期。楊江説,目前0.92元/斤的收購價創歷史新高,這一價格再加上運費、三個月後熟期的損耗及利息等,加工企業拿到新糧的成本價就將達到一元以上,而往年加工企業批發到手也就0.9元/斤左右,因此,這一高成本價格必然會推高下遊相關産品的價格。“糧食是百價之基,這樣的價格對穩定整個農産品價格和經濟都是不利的。”楊江説。
  三是引發糧食的跟風炒作,造成市場損失。據介紹,目前在全椒、來安等地的新糧搶購中,已經出現了一些並非從事糧食購銷的公司和個人介入收購,出現了社會閒散資金進入糧食收購,跟風炒作賭後期漲價的苗頭。楊江説,2004年,安徽就出現過一次大規模的搶糧現象,結果造成全省糧食購銷企業10個億的虧損,至今未還清。因此,如果任由這種搶購蔓延擴散,那麼最後一旦價格下跌,損失也將相當大。
  農發行安徽省分行行長周良偉認為,糧食市場逐步放開,市場化收購主體多元的糧食購銷改革方向是對的,但如何加強相關的調控值得思索。目前安徽部分地區出現的新糧“搶購風”和非糧資金的進入是值得警惕的信號,亟待有關方面聯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周良偉認為,這種搶購風顯在風險是抬高糧價,擾亂市場收購秩序,但潛在的後果可能會影響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托市收購主渠道作用的發揮,影響國家糧源的掌握,威脅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因此,如何在維護農民利益、穩定市場流通、有利國家調控等三方面找到平衡點,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漲價預期強烈 農民“惜售”企業“爭糧”

    農産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得售糧農民和加工企業紛紛看好後市,“惜售”與“爭糧源”的現象將不同程度存在。

  相關稿件
2009年4月小麥市場監測資訊 2009-05-19
小麥跨區收割機將增加一萬臺 2009-05-15
專家表示:純天然小麥粉完全滿足營養需要 2009-03-16
山東省桓臺縣36萬畝小麥受益于“標準化” 2009-02-27
小麥受旱區普降雨雪 旱情進一步緩解 200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