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大蒜"之後,誰是下一個遊資炒作目標
    2009-12-10    作者:本報記者 齊海山    來源:經濟參考報

    某農貿批發市場一位大蒜批發商正在搬運大蒜。新華社記者 王菲/攝

    一場甲流疫情尚未對社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卻對大蒜、辣椒等農副産品帶來巨大影響,市場價格高燒不退,百姓餐桌大受影響,甚至對我國的物價形勢乃至通脹問題産生了猜測。種植大蒜的農民沒有得到利益,消費者被動接受大蒜“海鮮價”的現實,這樣的農産品流通方式容易産生忽冷忽熱的波動,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遊資”也將愈來愈壯大,面對我國農産品比較落後的流通形式,不少市場觸角靈敏的“遊資”開始把眼光盯在農副産品上面,借助任何由頭左右農副産品價格,以從中獲取暴利。有人預測,“爆炒”行為將隨著市場資訊傳播、物流發展、社會熱點等發展,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

  市場上,遊資借助甲流概念瘋狂炒作大蒜和辣椒,導致這兩種産品價格飛漲。在大蒜、辣椒價格炙手可熱的時候,玉米、大豆價格在國家臨儲政策出臺後,也出現了收購價格升高的跡象,為此不少業內人士擔心玉米,大豆等糧食品種也會遭到“爆炒”,從而導致價格發生大幅度波動,進一步推高“通脹”預期。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認為,國內遊資炒作部分農産品品種今後不可避免,但涉及大宗農産品卻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在大宗農産品“政策市”的背景下,遊資甚至是望而卻步,不會貿然進入大宗農産品的炒買炒賣中。

  農副産品遭“爆炒”價格此起彼伏現“異動”

  雖然大蒜不是市民餐桌上的主食,但作為制作菜品的輔助調料卻是必不可少的。《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吉林省長春市調查了解到,當地的大蒜零售價已達每公斤12元,盡管市民還是照樣買著吃,但這樣的價格已經給人們的生活和相關企業帶來影響。
  不少商販認為,今年大蒜的價格漲得真像坐上了火箭一樣。年初的時候,每公斤才1.2元左右,誰料到現在批發每公斤接近8元。在長春市的多家蔬菜市場內,不少蔬菜攤主一聽到顧客抱怨大蒜、辣椒價格太高,都來向顧客“倒苦水”。在長春市永昌蔬菜市場內,一位攤主説:“其實,進價太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售量,攤主並沒有賺到多少錢,漲價跟不漲價效益都差不多。另外你別看現在價格高,估計以後還要漲價呢,你看辣椒都漲價了,今後什麼白菜,大蔥,洋蔥等肯定都要漲價,已經有好多人要準備囤積這些品種,準備漲價後拋售了。”
  另據了解,辣椒行情也呈現上漲趨勢。普通居民雖然對大蒜、辣椒等漲價沒有對大米、白面漲價反映強烈,但依然對一輪輪的漲價風感覺無所適從。從豬肉、豆油價格上漲,再到大蒜、辣椒等價格上漲,這一輪輪的漲價風潮有點讓大家“吃不好”或者“不敢吃”了。長春市民張淑艷一家兩口依靠每月610元的低保補助生活,她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每月低保補助下來,首先想到的是買米買面買油,其余的就是哪樣蔬菜便宜就買哪樣,大蒜、辣椒漲價後,我們家幾乎就不買這些東西了。”
  不少長春市民認為,農副産品價格産生波動是正常的事情,但不能忽高忽低,一下子就漲這麼多。以前一種農副産品價格漲跌是隨著種植面積、自然災害影響等原因而變化的,而現在卻是有人炒作這些東西,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盡管價格一個勁地上漲,但農民卻沒有真正得到實惠,相反都在琢磨著明年是否要擴大種植面積。山東省禹城市安仁鎮齊堯村多年來都有種植大蒜的習慣,但每斤大蒜三四角錢的價格並沒有讓大家增收多少,反而隨著人工費用的增加,不少農民認為種植大蒜有點不合算。聽説一斤大蒜在城市裏賣到了五六元,農民李佔軍説:“多少年來我們這裏的大蒜都是幾角錢一斤,到城市裏一般都要在二三元一斤,漲到五六元我們農民也沒有見到什麼利潤,都讓那些販蒜的人賺去了。不過看到大蒜價格這麼好,明年準備多種一點。”

  或將成為物價上漲的“發動機”

  “爆炒”農産品會帶來幾個直接的不利影響,甚至對我國今後農業生産造成一定影響。一是給農民傳播一個脫離市場的資訊,導致農民盲目種植,從而造成經濟受損。農産品的市場資訊能夠給生産者一定的提示,對明年的種植計劃能夠提前打算。然而經過“爆炒”後的市場資訊就脫離了流通市場及需求市場的規律,人為地制造了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容易導致市場資訊不靈通的農民盲目擴大種植,對市場資訊的“誤判”所造成的影響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消除的,甚至更加劇了農産品市場出現大漲大跌的局面,給三農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
  二是農副産品“爆炒”將進一步推高農産品價格,給我國帶來民生壓力。在我國,糧食供求基本上處于供求緊平衡狀態,群眾生活用糧能夠得到保障,而且炒作這樣的大宗農産品需要一定的實力和風險,所以每年産量不穩的一些農副産品成為遊資下手的品種。盡管大蒜、辣椒等不是群眾餐桌上的主食,但價格飛漲所帶來的群體效應不容忽視,從而導致民生成本不斷推高。大蒜價格瘋漲,不僅讓人聯想到近年來曾變動較大的豬肉價格,以及由此引發的CPI波動和民生焦慮。投機資金介入民生領域瘋狂炒作,其負面影響卻不能視而不見。
  三是盡管我國尚未出現通貨膨脹,爆炒農副産品如果帶動整個農産品價格上漲,此舉將成為物價上漲的“發動機”,從而推高整個價格水準,産生通脹或者通脹苗頭。農民生産不會將糧食,蔬菜等分得太細,市民消費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一個品種的農産品上漲,有可能帶動整個農産品的價格波動,尤其是這種恐慌在特定情況下會有擴大的危險。今年的甲流背景就是這樣,如果甲流持續擴散及百姓産生恐慌心理,一個農産品的價格上漲將帶動其余産品價格齊頭並進,雖然這樣的跟風上漲不會持久,但造成的社會影響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部分地區糧食減産但供求依然未變

  在全國各地“穩糧”的理念下,每年不期而遇的自然災害成為糧食價格波動的一個重要因素。2009年,東北糧食主産區遇到了嚴重的伏旱,導致吉林、遼寧兩省的糧食産量産生波動,不少人猜測遊資能否借助幹旱減産來炒作糧食價格,從而獲取暴利。但是從吉林省的糧食産量看,盡管幹旱造成一定的減産,但並未對糧食供應産生太大的影響。盡管局部地區遭受嚴重旱災,但經過一係列努力,吉林省秋糧生産整體仍屬偏豐年景,初步預計糧食總産可達275億公斤以上。
  今年夏季,東北地區發生了嚴重伏旱,吉林省白城,松原和四平等局部地區受災較重,部分地區減産3至4成,且糧食品質下降。目前來看,全省糧食生産收成比預想要好,來自吉林省農委分析認為:一方面,高産作物面積增加,特別是玉米、水稻兩大高産作物面積增加幅度比較大,種植面積達到5751萬畝,比上年增加101萬畝;另一方面,增産增效適用新技術推廣面積增加,全省五項重大技術推廣面積比上年增加2060萬畝。此外,通過全力抗旱灌溉,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旱災造成的損失。
  從吉林省今年的糧食産量看依然是歷史上最好水準之一,另外從2008年的糧食臨儲收購看,依然有大量的臨儲糧尚未銷售,順延到今年的銷售的話,糧食供大于求的情況將依然持續。2008年國家給東北地區的臨儲任務為4000萬噸,實際收購3500萬噸左右,截止到11月末,只銷售臨儲糧1500萬噸左右,尚余大約2000萬噸糧食在庫中。因此,盡管今年糧食産量有所減産,加上庫中余糧供大于求的供需形勢依然沒有大的改變。
  從大豆品種看,我國大豆70%左右需要進口,最近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運費上漲所造成的,今年國際大豆豐收,加上國家實行臨儲政策,大豆價格將處于高位運作態勢,炒作空間並不是很大。
  從當前的情況看,我國糧食品種的價格上漲,與國家托市收購穩定民心有關,不少農民對未來價格上漲持樂觀態度,並出現惜售的跡象,導致深加工企業及貿易商不斷提高收購價格。隨著年關將近,各地糧食的上市量逐步增多,糧食價格將呈現平穩調整的態勢。

  警惕國內遊資成為國際資本的“先遣隊”

  專家分析指出,資本的逐利性容易在暴利面前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合力,國內遊資力量不足尚不能在我國大宗農産品上動手腳。但如果國內遊資有了國際資本的背景,將會成為我國農産品市場的一大隱患。從我國大豆産業上看,目前近70%的進口已經很能説明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關注中國這個新興、穩定市場的國際資本將會越來越多,大宗農産品等資源性産品屬于基礎性産品,他們的漲價極易帶動大部分産品的漲價,因此帶來的危害也就非常嚴重。
  針對遊資快進快出的特點,應及早做好市場資訊監測及産業政策的調整,避免對整個行業造成永久傷害。農産品價格的暴漲暴跌,對産業的影響顯而易見,最終受害最為嚴重的將是農民和整個産業,為我國的糧食安全、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制定出相應措施,給予産業發展一定的資金、技術、資訊等方面的扶持,避免可能産生的産業危機。科學、完備的預警體係非常必要。市場的農産品價格起起伏伏是正常現象,但出現非正常的價格變化應該及時預警,及早做出應對策略避免受到更大的衝擊和損失。農産品市場價格監測,商品流通市場監測都需要做出政策的預測,避免出現炒買炒賣的現象,對農産品的生産、需求、進出口、市場行情等進行動態監測,並實行先兆預警,消除可能出現的苗頭。

  相關稿件
專家:大蒜辣椒價格上漲不代表消費物價漲勢 2009-12-08
大蒜暴漲與香蕉暴跌 2009-12-07
大蒜瘋漲面前 蒜農為何只能打醬油 2009-12-03
香蕉至賤與大蒜瘋狂重在人禍 2009-12-03
西方為何對中國大蒜漲價感興趣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