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研究正面臨日韓“夾攻”
    2009-08-04    本報記者:任衛東 李文    來源:經濟參考報

王琦(右一)在給患者看病。本報記者李文攝

    十年前,只要有時間,王琦都要去馬路上盯著行人看。來來往往的人群在他面前一閃而過,王琦就在心裏琢磨他常生什麼病,今後可能會生什麼病。如今,他研究的中醫體質學不僅得到了國家的認可,還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今後醫學發展方向———“個性化”診療———提供了思路。
    與此同時,我們的鄰邦韓國和日本,也加大了他們本土醫學———韓醫和漢醫在此方面的投入,意欲成為“21世紀體質個體醫療的中心國家”。雖然韓醫和漢醫源于我國的中醫,但由于政府較大的支援力度,他們的體質研究頻頻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擴大了他們的國際影響。而我國體質研究卻仍然單兵作戰,王琦甚至欠債做研究。專家擔心,我國的中醫體質研究會再次出現類似“端午祭”的歸屬之爭。

    中醫體質研究:用新方法研究東方傳統醫學

    現年67歲的王琦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30年前開始對中醫體質學發生興趣。幾千年歷史的中醫學裏,有很多是對人體個體差異———體質的描述,如果按照這種方法把人群分類,就可以建立一種適用于大規模人群看病、防病的模式。先辨明體質種類,再和疾病聯繫起來,根據哪類人群易患哪類疾病,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
    “但是我國中醫古書對體質的描述,未形成理論體係,不便于臨床應用。”王琦説。近代,有許多中醫想要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研究,但是都未成熟。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體質辨認重點研究室的調查,既往中醫界對體質類型的研究,由于缺乏方法學的支援,缺少精確地、可重復性的資料和數據,缺少標準制定的相關要素,故分型雖多,卻難以規范。
    王琦決定用西方慣用的方法學對中國體質學進行研究。他帶領課題組採用國際前沿的研究個體差異的方法———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和拷貝數變異(CNV),為人群體質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學解釋。經過三十年對全國21948例中醫體質分類流行病學調查,初步掌握國人不同體質類型、不同年齡、性別、地區人群的基本特徵及其分布規律,並掌握了每種體質易患疾病種類。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把中國人分為9種基本體質類型,即平和質(A型)、氣虛質(B型)、陽虛質(C型)、陰虛質(D型)、痰濕質(E型)、濕熱質(F型)、血瘀質(G型)、氣鬱質(H型)和特稟質(I型)。
    該項研究被納入國家973計劃,研究成果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9年4月,課題組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我國第一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已被認定為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使體質分類科學化、規范化,為實施個體化診療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援。
    “我們是以中醫為理論基礎,用現代科學的方法進行調查論證。所以體質學雖然研究的是中醫內容,但能夠得到國際的認可。”課題組組長王琦説。
    王琦舉例説,我們發現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與平和質比較具有獨特的基因表達譜。陽虛質甲狀腺激素受體β(TRβ)表達下調,為陽虛質不耐寒冷的表現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解釋,為人群的客觀分類提供了生物學依據。有人評價王琦的研究是用西方的表達方式,説出了中醫的內容。
    世界衛生組織多年前就提出,今後醫學的發展方向是個體化診療,但世界醫學界卻未能找到方法。看到中醫體質的研究,美國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等一批學者認為:“我們西方醫學只是剛開始考慮這個問題……而王琦教授開創的中醫體質學,卻可用于幹預、預防和治療疾病,這將有利于全球性的公共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中醫體質學為個體化診療提供了研究方向。

    日韓兩國各有側重

    然而,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國家加大了在體質學研究方面的投資,向我國發起了挑戰。
    韓醫四象醫學是韓國惟一的民族醫學,它依據人體內陰陽含量的多少,將人分為四類,類似于中國的體質學,其理論源于中醫的《靈樞通天》。韓醫學研究院2006年啟動體質醫學研究計劃,即李濟馬計劃,到目前為止已投資6600萬元人民幣進行體質研究,並計劃增加投資量至6億元人民幣,其目標是使韓國“四象醫學”在2015年佔據全球替代醫學領域10%的份額。目前,李濟馬計劃已經建立了體質資訊銀行,開發了體質診斷及治療儀器,並對體質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研究。韓醫學研究院希望通過這一計劃,使韓國“成為21世紀體質個體醫療的中心國家”、“世界第一水準的醫療保健服務國家”。
    日本一貫堂醫學也創立了獨自的體質醫學體係。1950年成立日本體質醫學會,2008年成立未病解析應用研究部門,構建未病預防醫學體係。2003年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和日本電氣公司聯合研究小組,從遺傳資訊的個體差異入手,開發出了能預測藥物療效的係統,幫助患者獲得最適合本人的治療方法,取得了個體化醫療的新突破。同時,日本也是青少年兒童體質調研資料最全的國家,積累了一百多年來的青少年兒童體質資料進行研究。

    中醫體質研究條件窘迫

    我國進行中醫體質研究的並不多,王琦的研究組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課題組,並且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認可。然而他們的狀況卻很窘迫。王琦課題組30年共用資金不足500萬元。“由于許多研究資金不到位,至今我們還欠債幾十萬元。”王琦説。
    目前多個國家的體質研究都欲獲得國際認可,搶得先機,從而取得主導地位。王琦説,地位的確立要看在世界權威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的數量。但是由于缺乏資金和平臺,課題組無法進行大規模、大樣本地研究和實驗,“現在我們有很多課題,本可以出成果,寫成論文在世界權威雜志上發表。但就是因為這方面的限制而無法完成。”王琦擔心這樣下去,在國際上的地位將會被日韓取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事業國情調研組負責人陳其廣認為,日、韓兩國體質研究都有國家支援,並且做了長期規劃。我們國家則是單兵作戰,沒有體係和完整方案。陳其廣説:“中醫是我國內涵豐富的遺産,不要等其他國家在國際上做出影響了,我們才開始重視。不要讓其他國家在這方面捷足先登。”他希望“端午祭”事件不要再次上演。

    為大面積人群“治未病”提供方法與途徑

    王琦説,中醫講究針對個體的辨證論治,很難用一種模式進行大規模的推廣。體質學採取分類指導的方法,先辨明體質種類,再和疾病聯繫起來,根據哪類人群易患哪類疾病,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防治。他們編制推出的量表通過大量實驗,表明是可以重復的。我國中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認為,這是對中醫學內涵的豐富和發展。
    “我們以前總是讓疾病牽著鼻子走,而沒有注意到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王琦説,抓住了體質就抓住了根本。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風屬于痰濕質多發病症。明白自己屬于何種體質,就可以提前預防這種體質易發疾病,並通過幹預使人的體質偏頗失衡狀態得到改善與調整,從而恢復健康。
    “我們的中醫體質研究人員提出‘體質三級預防學説’,針對不同人群制定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為大面積人群‘治未病’提供方法與途徑。”王琦説。
    首先是生命前期的防護,即把“治未病”提到在母體中時。其次是臨床前期的調控,即對亞健康人群的防護。再次,在個體化養生保健中,改善體質,提高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目的。
    用這種方法,可以更好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目前,很多國家都在尋找通過“治未病”的途徑,以減輕國家醫療經濟負擔。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疾病預防中心的研究表明,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開始注意行為和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開展以“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為基石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壓發病率下降55%,腦卒中下降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1/3,使美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延長10年,而用于這方面的費用僅為同一時間醫療費用的1/10。
    目前,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41家“治未病”中心,均應用9種體質分類建立體質辨識中心、體質調整方案,運用《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在普通體檢和住院體檢內進行體質辨識,心理評估、亞健康狀態評估等,使受檢者了解自己的體質類型、易患疾病、健康狀態,並提出相應的健康保健原則,實現中醫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

    [相關連結]中國人的九種體質

    1:陽虛體質———怕冷派

    冬天穿棉衣、夏天穿短袖,這些對普通人來説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是卻有一個人群,即使再最熱的時候也要穿長袖襯衫,更有甚者夏天穿毛衣、棉衣。三伏天,別人開著空調才覺得舒服,他卻要“全副武裝”,孤獨地承受著冷的感覺。因為他是陽虛體質,體內陽氣不足,身體就像冬天少了火爐的房間,從裏到外的冷。

    2:陰虛體質———缺水派

    有一個群體,喜歡冬天吃雪糕,因為有時候會覺得心裏燥熱,整體來説,喜歡在凜冽的寒風中吃著雪糕,裏外都透心涼的感覺。晚上睡覺的時候手心、腳心發熱,恨不得在腳底下放上冰塊兒。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年輕,火力旺,殊不知,這樣的人是陰虛體質。

    3:痰濕體質———痰派

    有些人痰多些、肥胖些、臉上的油多些、眼泡愛腫些,這有可能就是痰濕體質。

    4:濕熱體質———長痘派

    臉上起痘,背後、臀部也起小癤腫,大痘下去,新痘又起來;頭髮、臉上經常油膩,開口説話有口氣;你感覺到壓抑,所以急躁易怒;早晨起來,口幹苦澀。這一切都告訴你,身體裏有了多余的濕,有了多余的熱。

    5:血瘀體質———長斑派

    在很多人的身體上,時常出現一種神秘的青紫色,他們像幽靈一樣安靜出現,又悄悄地消失。長期痛經,臉上長紋、長斑、皮膚褐色如鱗,你有可能就是血瘀體質。

    6:特稟體質———過敏派

    因為身體過于敏感,一遇著一些事物,馬上反抗,不是紅疹洶涌,身熱困倦,就是噴嚏連天,涕水連連。

    7:氣虛體質———氣短派

    我們身體內有很多種“氣”,他是生命的能量———如果氣不足,就不能貫注喉嚨,説幾句也會氣喘吁吁;脾氣不足了,全身肌肉也就無力了;心氣不足,心跳就失去了秩序;衛氣不足,倣佛護城墻不堅固了,病邪乘虛而入,你就會反覆感冒。

    8:氣鬱體質———抑鬱派

    鬱結經年累聚,不時會掀起浪涌,急躁、易怒、憤世、自責,有“乖戾”一詞,形容這種猶如戾氣爆發般的情緒失控。不同在于,有的人是對自己苛刻,不能接受自己,追求不可能的完美;有的人是對人苛刻,不能容忍別人,妄求不可能的一致。揭開謎底,除了心結,還因為自己那種“氣鬱體質”。

    9:平和體質———健康派

    説平和是一種體質,莫不如説是一種態度,這態度遵循大道至簡;尊重內在心願;尊重人與人的關係;尊重人與自然的關係。飲食起居與天地相合;精氣神在旭日東升之時蓄滿,精力充沛;行為與心靈祈願相合,恬淡從真;與人相親,待人寬容。

    摘自王琦《解密中國人的九種體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