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試水農村金融
“狼來了”還是“鯰魚鬧群”
    2009-06-29    本報記者:劉宏鵬 熊聰茹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疆第一家村鎮銀行———五家渠國民村鎮銀行。本報記者熊聰茹 攝

    在新疆南部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村,渣打銀行與農信社合作試點發放小額貸款已經兩年。其間,有關試點的讚美與批評之聲雖眾,村民們竟渾然不知。
    今年初,57歲的村民庫萬尼亞孜艾買提填了張情況調查表、寫了份申請書,兩天後即拿到由農信社代發的渣打銀行1.5萬元貸款。拿著這錢,除了補貼棉花備耕費用外,他還多買了頭仔牛:1月份花3500元買來,長到5月,別人給7000元都不賣。
    庫萬尼亞孜説,有了能“生錢”的貸款就好,至于是誰放貸,不管。

    誰的試點

    2007年12月21日,香港溢達集團與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烏魯木齊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新疆共同推出針對當地農民的小額貸款試點項目,並成為外資銀行首次在中國參與設立直接面向農戶的貸款項目。
    當然,試點得以順利推行,背後故事遠不止于此。其間,渣打銀行、溢達公司乃至新疆地方政府,各有盤算。
    渣打銀行中國區總裁曾璟璇表示“我們將把在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摸索出的經驗帶到中國,為提高中國農村的金融服務水準做貢獻。”
    但業內人士稱,外資銀行在我國與中資銀行競爭,網點少是軟肋。因此,試點摸底是其在華擴張的重要階段。若試點成功,以其雄厚的資金與管理水準,大規模復制網點輕而易舉。
    香港溢達集團阿克蘇地區分公司,是渣打銀行此次試點項目的重要合作夥伴。根據公司負責人徐衍寧的描述,渣打銀行此次新疆“試水”的路線圖大致如此:徐出身阿瓦提縣,深知當地棉農“貸款難”,想為鄉親們提供幫助。但溢達集團作為一個企業,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有著難以逾越的瓶頸。所幸,這個想法得到了溢達集團戰略合作夥伴渣打銀行的熱烈響應。
    徐衍寧説,在這個項目上,渣打銀行完全沒有營利打算。若單從營利角度考慮,渣打銀行根本不必在這樣偏遠的地區動心思“試點項目貸款規模不到200萬元,雖然100%回收,但肯定是虧損。(利潤)還不夠工作人員來回跑的費用。”
    此外徐衍寧説,這個試點項目,“與其説是溢達公司幫渣打銀行做,不如説是渣打銀行在幫溢達公司做”。截至目前,試點項目發放的貸款資金,均出自溢達公司。雖然這個數目對渣打銀行或是溢達公司而言,都算不上重要。
    新疆的一些學者認為,作為國際著名的紡織及成衣制造企業,香港溢達集團從棉花到服裝有著完整的産業鏈。在佔有我國棉花産量半壁江山的新疆,通過與銀行合作的方式向棉農提供金融服務,意在深度介入新疆棉花産業。
    不管怎樣,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的説法或許直接切中了地方政府的心扉“這一貸款項目有望幫助當地農民解決生産當中遇到的資金不足的問題,從而更有效地發展農業項目,讓他們踏上致富之路。”
    試點方案由此得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官方高層的認可。隨後不久,自治區農信聯社指定阿瓦提縣農信社作為渣打銀行試點項目的合作方,按照農信社的利率,代其發放貸款。

    意外驚喜

    今年初,拜什艾日克村的庫萬尼亞孜艾買提驚喜地發現,貸款1.5萬元很輕松,根本不需“托關係”,也無需抵押和擔保。而在前些年,要拿到貸款,和信貸員拉拉關係、請吃頓酒肉什麼的,那是常事。
    更為驚喜的,當數試點項目的工作人員了:當前的農村信用環境,與幾年前已大相徑庭。老鄉們春貸秋還,已成慣例。
    在試點合作方阿瓦提縣農信社“不承擔任何催收工作,且對無法收回的貸款不承擔任何責任”的情況下,截至2008年底,渣打銀行試點項目為拜什艾日克村的110個農戶(逾600人)提供的信用貸款,本息全部收回。
    説起農戶小額信貸雙方的良性互動,不能不説起自治區官方大力推動的“信用工程”建設。實際上,2007年底以來,自治區已由各級農信社牽頭,多方合作重建農村信用體係,破解貸款難、難貸款的金融困局。
    據自治區農信聯社介紹,在基層鄉鎮,一般由鄉(鎮)政府、農信社、村委會推選威信較高的人員組成信用等級評定小組,參照農牧民歷年貸款記錄、生産經營、遵紀守法狀況,綜合評定農牧民信用等級,向農牧民發放信用貸款證。
    在各縣農信社網點,農牧民憑身份證明,根據各自的信用貸款等級,無需擔保,即可快捷辦理最高3萬元的小額信用貸款———通常半天就可拿錢。
    為助推信用工程建設,2008年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專門強調,黨政機關公職人員應在建設農村信用工程中做表率,凡因上述人員拖欠形成的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必要時當地黨組織和紀檢部門將採取措施,限期全額清收。
    努爾白克力還特別提出,各地要深刻汲取哈密農村信用社2008年初被撤銷的教訓,對惡意逃廢農村金融機構貸款的人員,有關部門要採取果斷措施,絕不讓一個涉案人員逍遙法外、不讓一個騙貸者蒙混過關,“堅決維護金融機構的貸款安全”。
    據阿克蘇地區行署介紹,2002年以來,阿克蘇地區共清理黨政事業單位及幹部拖欠農信社貸款3200余萬元,累計收回不良貸款4.55億元,農信社不良貸款率由26.5%下降到1.12%。
    新的農村信用體係之下,新疆一些地方的農信社信貸品質達到令人驚嘆的水準。與阿瓦提縣相鄰的新和縣,每年從農信社拿到小額信用貸款的農戶有2.37萬戶,佔到了農戶總數的90%,還款率接近100%。
    拜什艾日克村所在的阿瓦提縣烏魯卻勒鎮鎮長麥合木提江説,當前,金融機構貸款只能滿足當地農民種植棉花的需要,但他們修建抗震安居房、發展林果業和農區畜牧業、做小買賣,也都需要貸款。因此,滿足農民的貸款需求,才“剛剛開了個頭”。
    放眼全疆,自2004年起,地震多發區新疆全面實施城鄉抗震安居工程,5年累計投資412億元,共新建、改造抗震安居房189.5萬戶,剩下的80多萬戶城鄉居民的抗震安居問題,也將在3年內全部解決;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此前提出,進一步加快林果業發展,到2015年,將優質林果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林果業在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中的所佔比重超過30%。
    信用環境可靠、市場需求巨大,這樣的農村金融市場,不由銀行家們不垂涎、不去爭搶。

    鯰魚鬧群

    “各家銀行在阿瓦提縣有20個網點,完全夠了。再來(金融機構),哪家都沒好日子過”,阿瓦提縣農信社理事長買買提沙吾提,一談起渣打銀行試點的事情,就心煩。
    尷尬的是,恰恰是阿瓦提縣農信社被上級指定為渣打銀行試點項目的合作方,由烏魯卻勒鎮農信社網點代渣打銀行放貸。
    買買提沙吾提説,阿瓦提縣是個農業大縣,基本沒啥工業企業,貸款全“姓農”。前些年,由于經營理念存在問題,阿瓦提縣農信社的發展速度落後于地方經濟,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農信社正加快發展,堅決服務三農。
    買買提沙吾提説,農村金融不好做。分析一下阿瓦提縣農信社的業務:每年2月發放春耕生産貸款,農民們一般在7月至10月份之間還款。而在11月到第二年1月間,農信社的資金無處可投。資金閒置,成本就降不下來“這樣的情況下,別的銀行再來,我們當然有壓力”。
    但是,壓力仍在加大。
    阿克蘇銀監分局阿瓦提監管辦事處副主任黃晶明説,基于農村小額信用貸款“成本高、風險大”的判斷,農業銀行曾在2004年撤離了其在阿瓦提所有鄉鎮的營業網點,把經營重點放在了棉花大戶等相對高端的客戶上。但最近一段時期,農業銀行的經營思路發生了很大轉變,加緊了對基層農戶的工作力度。農業銀行在阿瓦提縣的網點,已增加到四個。
     具有網點優勢的郵儲銀行,2008年也在阿瓦提縣新建兩個網點,同年10月開始放款。截至今年3月末,存款余額為12873萬元,貸款余額1600萬元。其業務增長大有急起直追之勢。
    郵政儲蓄銀行新疆分行説,2009年將在新疆新增80個小額信貸網點、總數增至150個,實現小額貸款“縣縣通”。
    從監管的角度看,黃晶明認為,渣打銀行進入農村金融領域,對農民而言是好事,畢竟又多了一條融資渠道。並且,外資銀行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肯定會刺激中資銀行,起到“鯰魚效應”。
    此前,渣打銀行高層曾對媒體表示,渣打在中國雖有150年的經營歷史,可是對農村地區非常不熟悉,需要慢慢進入。與第三方合作貸款給農戶的業務,將逐步擴大。
    驚呼外資銀行進軍農村金融領域是“狼來了”的人,往往會提及2009年2月4日,渣打銀行在內蒙古林格爾縣設立首家村鎮銀行。據稱渣打銀行此後將在國內逐步開設新的村鎮銀行網點。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幾年內,農信社作為新疆農村小額信貸的最大貸款方,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其他銀行,都無法撼動其在農村金融中的特殊優勢地位。這不僅因為它已經擁有約90%的農戶客戶,而且在自治區政府的號召下,基層鄉鎮給予了它最大支援,在客戶信用等級評定乃至貸款的發放與清收過程,讓它省去了巨大的經營成本。 

    [評論]農村金融市場“熱”的“冷”思考

    翻開農村金融市場沿革的時間表,其中不乏大起大落的熱鬧事件。
    上世紀90年代末,四大商業銀行全面退出縣級城市,2007年全國縣域金融機構網點數比三年前銳減9811個。2006年底,中國銀監會放寬了金融機構農村準入政策。去年底,匯豐、渣打等外資銀行設立了五家村鎮銀行和兩家信貸有限責任公司,全國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迅速發展到107家。面對外資銀行在農村地區的“燎原之勢”,中資大銀行也重新“下鄉”。

    從“門難進臉難看”到“走到府送上錢”

    49歲的農民張全義最害怕和銀行打交道,對他來説,像他這樣穿戴的“窮人”只要走進銀行闊氣的營業大廳就渾身不自在。今年,他對銀行的印象明顯不同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