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億畝坡耕地的“政治經濟學”
——甘肅“坡改梯”樣本解讀
    2009-06-26    本報記者:杜躍進 陳聖莉 屠國璽    來源:經濟參考報

    綠油油的梯田不僅防止水土流失,還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本報記者杜躍進 攝

    一邊是荒坡深溝、植被稀少,一道道溝壑就像一處處裸露的傷口;一邊是埂寬地平、滿目青翠,一片片梯田像一條條緞帶纏繞在梁峁之間。在這個因“苦甲天下”而聞名的地區,在同處典型幹旱農業帶的甘肅省靜寧縣三合鄉和城川鄉,面對同樣嚴酷的自然條件,這兩個鄉交出了兩份不同的答卷———前者每人平均年收入僅760元,81%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後者2002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就達到2380元,人民告別了貧困,正向小康生活邁進。
    “這巨大的差異都是因為‘坡改梯’!”靜寧縣水土保持局局長閆鈞近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坡地改梯田,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從而為較大幅度提高土地生産力和糧食增産提供了可能。以小麥為例,坡地畝産約在100公斤左右;改為梯田後,産量迅速提高到200公斤以上。”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耕地18.26億畝,其中坡耕地約為3.59億畝,佔了近1/5。靜寧縣城川鄉的變化,昭示著“坡改梯”的廣闊前景。

    水土流失易發地“逼”出一項規劃

    作為水土流失的易發地,坡耕地不僅單産低,而且隨著土壤中氮、磷、鉀等有機質的不斷流失,其地力會持續下降。
    據測算,半個世紀以來,全國因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達5000萬畝,平均每年100萬畝,其中絕大部分為坡耕地。全國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氮、磷、鉀總量近億噸,其中黃土高原就佔了約4000萬噸。
    水土流失在經濟上給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有關專家據2000年的數據分析指出,水土流失一年給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至少在2000億元以上,相當于當年全國GDP的2.25%。
    有鑒于此,水利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于2005至2007年聯合開展了“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2008年11月,專家們完成考察,並就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綜合整治問題向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提出了重要建議。
    隨後不久,水利部便部署編制了《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工程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工程的時間跨度為2009至2030年,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的1569個山丘區縣,總土地面積649.11萬平方公里;規劃期內,計劃實施坡耕地綜合整治面積兩億畝。
    規劃還具體提出了2009至2018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的10年實施方案。按照這一方案,在未來10年內,我國將通過“坡改梯”等綜合整治工程,建設一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每年建設1000萬畝。整治重點是坡耕地面積大、水土流失嚴重的西北黃土高原區、南方紅壤丘陵區、西南土石山區。預計工程完成後,可新增梯田17200萬畝,每年增産糧食366.56億公斤。同時,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平均每年可攔蓄泥沙6億噸;土地理化性質得到明顯改良,有效減輕自然災害損失和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促進退耕還林還草和生態恢復,使流域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這個規劃如果得到批復並付諸實施,在今後10年內,我國目前嚴重的水土流失現狀有望得到極大改觀,佔全國總耕地面積近1/5的坡耕地土地潛力將得到極大的釋放。”張學儉滿懷憧憬地説:“生産環境的改善,對農民增收致富也必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從國家級貧困縣到“中國梯田第一縣”

    “我是2004年找銀行貸款整修的梯田,整修後一畝地大概能産4000多斤洋芋,以4毛錢一斤的價格計算,即使除去地膜、農藥及人力成本,一畝地至少能保證五百到八百元收入,貸款一年就回來了。”靜寧縣城川鄉農民老王今年55歲,家裏的12畝梯田都種上了洋芋。
    甘肅省部分地區坡耕地綜合整治實踐表明,建設優質高效基本農田,除了能起到水土保持、糧食增産的作用外,還可以發展經濟林果,提高植被覆蓋率,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産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改善人居環境,促進貧困山區的新農村建設。
    莊浪,藏語意為“野牛出沒的地方”,位于甘肅省平涼市東南部,六盤山西麓崇山峻嶺之間。在這個被譽為“中國梯田第一縣”的地方,隨處可見梯田層疊、林木環繞的景象。然而,在坡地改梯田之前,這裏曾經是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的國家級貧困縣。
    “沒修梯田前,全是坡地,雨一下就把肥土都帶走了。當時種點小麥,一畝地打個100多斤200斤,産量低得連基本生活都維持不了。”今年50歲的莊浪縣萬泉鎮高邵坪村村民邵友林回憶説。10年前,國家提倡退耕還林,他在25度以上的坡田種上苜蓿、灌木和毛桃,其他的地都修成梯田,改種蘋果。
    “一畝退耕地有140塊錢的補貼,苜蓿還可以作羊和牛的草料,蘋果園一畝地至少産2000斤果子,好的時候能賣1萬元。這比當年種十畝小麥掙得都多。”邵友林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家剛剛修建了一座幾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徹底擺脫貧困奔小康了。
    據了解,截至目前,莊浪縣累計建成高品質梯田96.38萬畝,佔當地坡耕地面積的93%。“在坡改梯的基礎上,莊浪近兩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目前已形成了以果品、馬鈴薯、草畜在內的主導産業,並帶動了全縣經濟的全面發展。”莊浪縣副縣長章進錄告訴記者,至2008年底,全縣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307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2027元。
    據甘肅省水利廳水土保持局局長尚楨介紹,幾年來,甘肅在“坡改梯”的同時,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相關産業,使農民大大受惠。“目前,我們已探索出‘梯田+林草+壩係+防護’為一體的小流域治理模式、‘梯田+科技+産業為一體’的小流域綜合開發模式、功能完善的生態清潔型示范流域模式。通過實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大地植被得到一定的恢復和重建,實現了區域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維護。”
    張學儉向記者表示:“我國地域遼闊、地貌復雜,各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因此在進行‘坡改梯’水土綜合整治時,應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事實已經證明,‘坡改梯’的綜合效應是巨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些地區耕地的生産條件,提高了土地生産力,發揮了很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政治經濟學”意義:坡耕地維係中國糧食安全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問題在中國始終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根據國家統計局提出的我國糧食消費標準和農業部等有關部門的一項前瞻性研究,2030年我國每人平均糧食需求量為440公斤,全國糧食需求總量為7.04億噸。如果屆時我國糧食完全自給,按目前土地平均産出率計算,需要保有耕地19.47億畝。
    在耕地保有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近些年,一些地方在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超越“紅線”損壞和侵佔耕地的情況屢屢發生,使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在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提高土地肥力,特別是提高現有耕地中的坡耕地生産力,進而提高糧食單産,是解決中國未來糧食問題最有效和可能的選擇。”近日在甘肅進行“坡改梯”調研的水利部水保司巡視員張學儉對記者説。
    張學儉認為:“這3.59億畝坡耕地潛力巨大,一旦修成梯田,改善了土壤水肥和機播、機耕條件,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生産能力,加大我國糧食安全係數。”
    據相關部門測算,在相同耕地、耕作條件下,梯田與坡耕地相比,每畝可增産糧食40到100公斤,若以平均增産50公斤計,我國3.59億畝坡耕地全部坡改梯後,每年可增産179.5億公斤糧食;若以水利部測算的全國適宜改修為梯田的2.42億畝坡耕地計算,則每年可增産糧食121億公斤。
    以甘肅省為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這個省多個地區開始探索“坡改梯”。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些年,甘肅省“坡改梯”建設速度大幅加快。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在全省4600多萬畝坡耕地中,累計興修梯田2800多萬畝。
    “以往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如今已變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我們曾作過一個測算,甘肅全省現有梯田每年可增産糧食150多萬噸,佔全省糧食總産量824萬噸的18%,每年可滿足400萬人的糧食需求。”甘肅省水利廳副廳長魏寶君説。
    至于“坡改梯”的成本,據甘肅省水利廳水土保持局局長尚楨介紹,約在每畝500元左右。

  相關稿件
苗鄉梯田如畫 2008-06-23
貴陽高坡梯田美如畫 2008-06-02
遂昌雲海梯田宛若仙境 2008-04-10
18億畝耕地紅線已經失守? 2009-04-09
警惕耕地"佔補平衡"成"數字遊戲" 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