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核電建設提速凸顯三大“裂變”效應
    2009-06-17    來建強    來源:經濟參考報

    這是已伸出地面的福清核電站1號反應堆主體工程。

    6月17日,福建福清核電項目2號機組澆注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三個月。這使我國已開工建設的核電機組提前增加到14臺,總裝機容量1435萬千瓦,佔全世界在建核電機組的30%左右。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到2020年,我國總的電力裝機預計達到14億至15億千瓦,核電佔整個發電的比例將從現在的不足2%提高到5%以上。這意味著我國核電建設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它帶來的“裂變”效益巨大而深遠。

    推動能源結構優化

    我國的核電建設目前正進入批量化、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2008年是我國新核準核電項目、新開工核電機組、新獲準開展前期工作核電項目最多的一年。這一年,國家新核準了福建寧德、福建福清、廣東陽江、浙江方家山等四個新的核電項目,共1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截至目前,我國共核準核電項目八個、共24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540萬千瓦。
    核電建設高速發展將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能源發展。
    福清核電站一期工程于去年11月下旬動工,將建設1號、2號兩臺百萬千瓦級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工程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保證工程安全和品質的前提下,1號、2號機組進展分別比計劃提前一到三個月。這兩臺機組計劃分別于2013年、2014年建成發電,兩臺機組建成後,年發電量預計將超過140億千瓦時。
    福清核電站的3號、4號機組負挖也于近日開工,將在今年10月底完成近90萬立方米的土石挖坑量,負挖完成後將組織專家勘驗坑槽,然後準備兩臺新的核電機組開工建設,其中3號機組計劃于2010年4月澆注核島第一罐混凝土。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表示:“核能是安全經濟幹凈的能源,對外部環境是零排放。”據測算,福清核電項目一期工程投入發電後,每年至少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噸,減少10萬噸火力發電用煤的灰渣以及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將有助于福建省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大力發展核電等新能源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來説是迫在眉睫。目前,國內的産業發展還比較依賴于傳統的不可再生能源,這些能源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較大,市場價格波動不定,核電等新能源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重要的新增長點。
    從石油價格來看,1998年的原油價格每桶還不到10美元,2000年後穩定在22至28美元,2004年至2006年從41美元漲到65美元,自2007年開始,油價開始大幅上揚,曾一度飆漲到每桶150美元的高位,而後又一路下跌。雖然石油價格的巨幅波動在很大程度上有投機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未來傳統能源供需將越來越趨于緊張,長期來看價格將處于上升通道。
    在各地方政府的投資計劃中,能源建設均成為投資的重點,其中核電成為重中之重。海南、湖北、江西、湖南、吉林、安徽、河南等內陸省份正在不同程度地開展核電前期準備工作。福建省將在現有兩座核電站的基礎上再計劃新建兩座核電站。核電大省浙江則計劃到2015年新增6臺核電機組,核電總裝機將提高近900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份額的12%,電力能源結構將得到明顯優化。
    聯合證券分析師王爽認為,核能是化石能源的最好替代,核電的“替代角色”在今後10至20年的發展中將起主導作用。以核電取代煤電,更有利于削減二氧化硫等排放量。

    設備制造業大受益

    總裝機容量為6臺百萬千瓦級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機組的福清核電站投資近千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近60億元。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洪早告訴記者,核電站1號、2號機組設備採購包總數為321個,目前144個採購包在計劃要求時間內完成發標,99個採購包已簽合同,進入加工階段的採購包有27個。
    隨著我國進入新一輪核電投資高峰期,核電設備制造業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截至2008年底,我國核電機組容量僅佔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3%,遠遠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準,同時,我國核電發電量僅為910萬千瓦,核發電量佔比僅為2%,在30多個核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
    日前,國家能源局電力司有關負責人透露,國家發改委將于近日完成《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修改工作,初稿已經形成,此次調整將突破2007年舊版規劃中“到2020年核電運作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佔總裝機比例為4%”的目標值,更改為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作裝機容量7000萬千瓦,擬加強沿海核電發展,科學規劃內陸地區核電建設,核電佔電力總裝機比例達到5%以上。到2020年,我國核電的投資空間預計在1萬億元以上。
    核電的主要設備包括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電站輔助設備等。一般來説,核島設備約佔設備投資的45%,常規島設備佔比為30%,另外輔助設備佔比約為25%。因此,根據2009至2020年核電設備4000億元的保守投資計算,在此期間,核島設備市場容量約為1800億元,常規島設備市場容量約為1200億元,而其他輔助設備市場容量約為1000億元。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曹述棟表示,核電産業關聯度很高,涉及上下遊幾十個行業,國家鼓勵發展核電,將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冶金、機電、制造等相關産業的發展。
    從産業鏈的角度來看,核電建設包括了燃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電力輔業集團、發電企業核輸配電企業等幾個環節,具體主要分為:一是核燃料、原材料生産;二是核電核心設備制造及核電輔助設備制造;三是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
    再從産業鏈的各個環節來看,利潤分配格局大有不同。目前,在上游即核燃料及原材料生産環節,我國還沒有核燃料的上市公司。而對處于中遊的核電設備制造而言,由于壟斷程度高,技術壁壘高,處于有利的地位,定價能力強,同時,在其他輔助設備領域,由于核電産品屬于高端産品,毛利率也普遍較高。

    促進核電人才培養

    核電建設的高速發展可能將面臨嚴重的核電人才瓶頸。
    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質保處處長畢宏達告訴記者,雖然福清核電項目建設的骨幹力量都是有八年以上核工程經驗的技術人員,但隨著工程建設的快速推進,業已暴露出設備監造管理和生産準備專業學科帶頭人“短板”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核設備監造力量不足、專業不全、經驗不夠;高級操縱員的培養時間緊迫,核島檢修專業帶頭人尚未脫穎而出,其他專業領域技術力量也不足。
    “未來十幾年,我國核工業發展前景良好,但任務艱巨,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核專業人才非常緊缺。”這是中核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舒衛國對我國目前核電人才狀況的概括。未來十幾年,我國將建設40臺以上核電機組,大規模的核電建設,必然需要大批優質的專業人才。
    2008年,中核集團共接收了1600多名大學畢業生,其中核專業畢業生381名,此外還有一些與核電發展相關度高的理工類專業,比如機械化工、輻射防護、電氣及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我們既考慮當前的人才需求,又要考慮5到10年以後乃至2020年前的人才需求趨勢,對學生的選用可以説不拘一格,既注重從‘211工程’、‘985工程’大學中選拔優秀畢業生,也注重從具有傳統核專業教學特色的普通高校中選拔畢業生。”舒衛國認為,近幾年來,與核電相關的核專業人才一直呈現供求兩旺的景象。
    據統計,2020年核科技工業需要核專業本科以上人才約1.3萬人,其中,“十一五”期間6000人左右,按照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需要400人計算,到2020年新增30座百萬千瓦核電站需要核電人才在1.2萬人以上。
    核電人才,高校無疑是最大的供應方。
    從1996年開始,中核集團就與清華大學簽訂了定向生培養計劃,截至2008年底,已經有9屆共約540人畢業,其中332人進入中核集團所屬成員單位工作或深造。中核集團還與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開設了核專業的高校開展了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工作。據統計,2007年,全國共有11所高校開設了教育部認可的核專業,並于2008年開始招生。
    核電人才短缺,其實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事故之後,影響了整個國際社會的核電發展,這個寒冷的“低迷期”長達20多年。美國自1979年“三裏島核泄漏事件”之後,20多年核電建設基本停滯不前,人才補充更新很慢。
    現在,世界各國核電建設同樣在復蘇。多方信號顯示,核電建設的高速發展必將在全世界范圍內促進核電人才的培養。

福清核電站創下國內核電建設多項第一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于2008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的福建福清核電站是創下我國核電建設的多項“第一”。

核電給福建帶來什麼

    目前,福建省已有寧德核電站和福清核電站兩個在建核電項目,2008年年初和年底開工建設的兩個核電站,其首臺機組將分別在2012年3月和2013年11月發電。核電項目的建設將給福建帶來什麼?

  相關稿件
福建寧德核電項目計劃2012年發電 2009-05-31
吉林開建總投資15億元核電設備制造項目 2009-05-20
我國核電裝備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2009-04-23
第八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開幕 2009-04-22
我國年內將在浙魯瓊粵開建5個核電項目 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