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資:羽翼難豐誰來呵護
    2009-06-08    本報記者:張莫 王小波    來源:經濟參考報

張樹立 /繪

    對于自己屢次被“忽悠”的經歷,張濤至今記憶猶新。作為北京高創天成國際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的總裁,他多次為其孵化器旗下的小企業牽線搭橋吸引投資,往往開始覺得挺“有戲”,但一到關鍵時刻,投資方就沒了下文。“經常是我這邊挺熱情,可對方真正想投的不多,大多數投資方都盯著那些更成熟的企業。”他言語中透著無奈。
    張濤的無奈,恰恰反映出我國天使投資嚴重缺失的現狀。投資規模為十萬元量級、最多百萬元量級的天使投資,對于難以獲得銀行信貸支援的初創期小企業而言,説至關重要毫不為過。但這一在發達國家非常普遍、成熟的股權融資形式,在我國卻面臨著極為尷尬的境地。

    “種子期就死了,怎麼能成為森林?”

    創業投資完整的産業鏈體係,是從種子期的天使投資及孵化器、到早期投資的創投基金(VC)、成熟期及後期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PE),然後到投資銀行、收購基金(Buy-Out),最終由完善的證券及並購(M&A)市場接手。但在我國VC産業大步邁進的同時,天使投資卻一直是産業鏈最弱的一環。
    北京市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以下簡稱“北京民協”)和中關村園區管委會所做的一份調研報告,清楚地揭示了天使投資在我國發展的嚴重缺失。“天使投資作為産業鏈的最前段,其數量應大大超過VC。有數據顯示,國外天使投資量是風險投資量的兩倍,而項目數至少是風險投資的20倍。而在中關村,天使投資估計不到VC的1/10。”
    報告還指出,在中關村18000家企業當中,擁有創新商業模式面臨資金瓶頸的早期項目企業大約近萬家,而活躍在中關村的VC也就100多家左右,每年大約只有幾十個項目會真正拿到VC的投資。另外,近年VC的投資階段紛紛後移,基本是對第二輪、第三輪的追加投資,而較少對早期項目進行第一輪投資。不僅如此,投資的金額巨大,動輒在1000萬美元以上,令只需少許資金的初創企業望而生畏,早期的創業企業想獲得VC的小額投資基本不可能。
    “種子撒得多,收成才會好。如果種子少又嚴重缺水,小樹在種子期就死了,你怎麼指望它日後成長成參天大樹甚至是整片森林呢?”北京民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本正説。作為清華紫光(集團)總公司的原總裁,他深知,天使投資就是種子生長發芽最重要的養分———水。
    張本正認為,企業越大融資越容易,但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做起來的,沒有産業鏈的“上家”(天使投資)培養及傳送優質項目,所謂的“大企業”就是無源之水。
    張濤向記者描述了他理想中的投資“産業鏈”,就像美國硅谷一般,最前端的天使基金投資的資金不多,大概在100萬元以下,但是這些資金對于一個小企業的成長影響會非常大,然後這些天使投資人能夠有能力和下一輪的投資方“接洽上”,然後它退出,下一輪跟上。

    呵護小企業成長的“天使翅膀”

    去年5月13日,由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四通集團公司董事長段永基、用友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等50位中關村企業家聯手發起的中國第一個企業家天使投資聯盟———中關村企業家天使投資聯盟正式成立。這個聯盟所依托的平臺,正是中關村企業家雲集的北京民協。
    正如張本正所説,這50個企業家通過自己的創業經歷和對項目的市場把握,能使得創業者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彎路。這也是50個企業家成立這個聯盟的初衷。
    “天使投資與風險投資的投資理念有很大不同”。泰山天使創業基金創始合夥人楊鐳説,天使投資解決的並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它還能帶給創業者很多經驗,使這些創業者少走彎路。
    “投資者都有一個心理,看看在他前一輪有誰投了資,如果沒人投資,他就要考慮考慮;如果有一個水準很高的人投過,他投資的信心就更足了。”張本正直言。
    聯盟的第一筆100萬元的投資投給了一個汽車節能項目,該項目經國家鑒定可節能20%至30%,市場潛力巨大。張本正説,聯盟投資後,項目已經得到北京市科委等政府部門的關注和支援。“聯盟還派了50人中的一人作為董事和兩人作為輔導老師,導師的作用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在企業需要幫助的時候幫一把,比如尋找新一輪的風險投資方、尋找政府項目對接等等,幫助企業走過創業階段的溝坎,扶持其最終實現規模化發展。”張本正説。
    “錢要用在刀刃上。”談及投資項目的篩選及確定,張本正這樣表示。聯盟在篩選投資項目的程式上遵守嚴格的程式,在經過考察創業者人品和商業價值的海選環節、業內專家的技術評估環節、業內資深投資人的評價環節,最終進入到決策委員會評審環節的企業可謂鳳毛麟角。“在決策委員會的評估中,一個項目只有得到2/3以上的人數的肯定,才能最終得到投資。”張本正説。
    張本正説,資金雖然有限,投入資金的項目數量也有限,但為了讓更多創業者能夠受益,聯盟開展了“雛鷹500創業助推計劃”,定期舉辦一次創業沙龍,報名參加的企業都有機會和創投機構進行互動,少數企業還能得到近距離的一對一輔導。

    天使投資羽翼難豐需政府呵護

    張濤説,政府對創業板的推動力度很大,同時應該更加重視引導創投企業投資種子期的企業。“如果一個企業已經能上創業板了,那麼很多資金會主動找到這些企業,但是種子期的企業不同,投資它們的風險要大很多,它們更需要支援。”他説。
    據統計,天使投資從投入到退出一般需經過3至7年,具有較大的投資風險。在美國,有超過34%的天使投資是虧損的,還有13%的天使投資處于盈虧平衡的狀態,只有23%的天使投資的盈利高達50%。
    用張本正的話説,北京民協希望通過天使投資聯盟的成立來營造重視天使投資的氛圍,達到“四兩撥千斤”的目的。他也表示,僅靠他們一家,或者説僅靠企業的力量,天使投資還是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這件事要想做好,需要政府的重視和各方面的支援。等到形成了一定規模,政府可以再退出讓它自己發展。”
    他建議,政府應該對天使投資人投入天使資金部分給予個人所得稅減免優惠。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天使投資每人平均可享受不同程度的稅收減免政策。例如,美國採取降低資本利得稅率,對天使投資人、機構投資者實行所得稅抵免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7]31號)文件,對創業投資企業投資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稅收優惠。作為進行天使投資的創投機構可以享受這一優惠政策,但天使投資人卻無法享受這一優惠政策。這無疑會影響主要以個人投資為主的天使投資群體的投資積極性,降低天使資金的投資規模。”他建議,年薪超過12萬元以上人群報稅時,確定為“天使投資”的資金可以免稅。
    張本正還建議,天使投資主要投資于企業種子期與創業初期,與風險投資相比具有更大的風險,它的高風險讓很多人不敢進入這個投資領域,政府可通過風險補貼的方法引導其進入,補貼比率應為投資額的10%至20%。另外,政府應該考慮對項目進行一定比例的跟投。 

   浙江民企阿拉丁:天使投資是神燈

   杭州阿拉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3月在杭州成立,同年11月正式推出全球首個大規模三維倣真城市———“E都市杭州”。目前,阿拉丁公司不僅是全球三維地圖的首創者和引領者,而且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上最大的三維地圖制作商。


    國外的天使投資概況及政府扶持政策

    在美國,每年發生的70多萬筆投資交易和560億美元交易額中,天使投資約佔300億美元。這其中大約有20億至40億美元的資金被直接投入到種子期和創始期的企業中。每年有50多萬家公司從天使投資人市場獲得資本。

   [評論] “草根資本”的委屈

    “天使投資”這個詞兒好聽,但真正從事天使投資的人,並沒有天空高高飛揚的天使們頭頂上那耀眼的光環。相反,在資本市場,他們其實很“草根”。

相關連結

    什麼是“天使投資”

    在經濟領域,“天使”(Angel)一詞最早誕生于19世紀的紐約百老彙,是指為獲得與所傾慕的戲劇演員親密接觸的特權,而對風險頗高的戲劇創作提供資金的人士。由于當時的那些投資者主要是基于對藝術的支援與愛好而投資,因此公眾尊稱他們為“天使”。20世紀80年代,美國新罕布希爾大學的風險投資研究中心,首次把具有一定閒置資本的個人對在種子期、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技術項目或初創企業進行的權益資本投資,統稱為“天使投資”(AngelIn-vest)。
    天使投資是個體投資者或代理投資者直接對原創項目構思或小型初創企業進行的前期投資,一般投資額在100萬美元內。天使投資與其他機構投資共同構成了現在的風險投資係統。

    中國的“天使投資”

    中國最早的天使投資起源于1986年開始實施的“863計劃”和1988年開始實施的“火炬計劃”,這是兩個由政府主導的投資于種子期的天使投資計劃。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型企業的創立與發展,1986年《中共中央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對于變化迅速、風險較大的高技術開發工作,可以設立創業投資給予支援”。我國第一家創業投資公司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隨即于1987年9月正式成立。
    中國天使投資的真正誕生得益于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的興起和國外創業投資機構的進入。1996年,羅伯特和尼葛洛龐帝作為天使投資人對搜狐投資20萬美元,隨後許多網絡和高新技術創業企業也先後得到國外天使投資人的惠顧。2000年,美國硅谷的互聯網泡沫破滅,風險投資機構開始關注中國和印度市場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
    之後,中國的天使投資開始有了起色,一些國內的富人階層開始加入天使投資人的行列,特別是在浙江、江蘇和廣東等省份,民營企業家和富足的私有業主搖身一變成為“天使”。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