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蕭條提升“江陰現象”的含金量
    2009-04-15    本報記者:包永輝 姚玉潔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華西精毛紡廠,一名女工在德國技術專家的幫助下學習操作新儀器。新華社記者:王頌 攝

  不期而至的經濟寒潮,令一些企業倒閉,讓不少人丟掉了飯碗,也洗劫了人們的財富。但經濟寒潮也成為檢驗我們發展模式好壞的一塊試金石。
  在此輪全球金融危機中,地處蘇南的小城市江陰所表現出的經濟韌性和“爆發力”,不僅幫助其更平穩地“過冬”,更促使人們進一步深刻認識、挖掘曾名揚全國的“江陰現象”的含金量。

  “江陰的爆發力”

  江陰作為中國縣域經濟的龍頭,以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超過全國1/200的地區生産總值、1/280的財政收入、1/100的上市公司,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被新聞界、理論界稱為“江陰現象”。
  在風高浪急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曾經風光無限的江陰人如今還好嗎?規模上靠鄉鎮企業起家,産業結構上以紡織、冶金等傳統行業為主的縣級市,他們所創造的江陰現象,能經得起經濟寒潮的考驗嗎?
  作為全國的一面旗幟,被稱為“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依然訂單充足,滿負荷生産,連春節期間也在加班加點,但這並不能引起記者的興趣。大家更關心的是,江陰的主體産業經營如何,傳統産業生存境況可好?
  紡織業是此輪危機中公認的受衝擊最大的行業。記者來到江蘇紅柳床單有限公司,發現這家民營外貿出口企業的訂單並沒有減少,擁有5000多名員工的企業生産一切正常如舊,截至記者採訪時,公司既沒有裁人,也沒有減薪。當全國同行業中的許多企業紛紛陷于困境乃至倒閉時,外貿訂單佔生産總量80%以上的紅柳公司何以能安然過冬?
  公司副總經理奚中其坦言,他們的“好日子”是在別人的“壞日子”基礎之上實現的,他們能夠化危為機的法寶,就在于他們強大的“爆發力”。
  奚中其説,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加劇,世界各地的銷售商都把降低商務成本當作了不二法門,在物流上實行零庫存;而床單這樣的生活必需品,又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兩個因素作用的結果就是,要麼不下訂單,要下就是很急,往往要求幾天內保質保量地完成,這就要求生産企業必須具備很強的“爆發力”,在幾天內完成一個很大的訂單,而這是一些實力不強的企業難以做到的。具備強大“爆發力”的紅柳公司就成了危機中的受益者。
  “困難比預料的大,結果比預想的好”,來自江陰市統計局的數據,交出了2009年的第一份答卷:今年1月份,全市實現財政收入23.34億元,同比增長18.8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9.56億元,增長18.51%,高于全省平均水準14.71個百分點;國稅入庫17.91億元,同比增長8.29%,再創國稅單月入庫稅金新高。

  依靠技術優勢爭搶“新蛋糕”

  在江陰採訪,記者發現,當領導們的講話充斥著“化危為機”、“共克時艱”、“破冰迎春”、“拿出拼死吃河豚的精神”等話語時,企業家們的言語卻平和得多。一位知名企業家以玩笑的口吻説:“我們的心態比政府官員好,壓力也比政府小,因為我們認為市場總是有起伏的,沒有必要過于緊張,更不能悲觀失望。”
  在去年取得江蘇男籃冠名權之前,德瑪斯特鑽具有限公司對外界來説所知甚少。然而,就是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民企,在世界石油鑽探界卻是赫赫有名,就連來自美國、法國的世界500強企業的老板也放下身價,主動到府來到江陰市申港小鎮請求合作。
  德瑪斯特“牛”就“牛”在掌握了一項專業術語叫做“鐓粗技術”的核心技術,真正做到了“人有我優”。老板鄭銀良向記者坦言,只要他肯出讓股份,每天坐在家裏數錢都數不過來,但他不會這樣做。據了解,目前這家公司每天的利潤就高達300多萬元,其産品是世界同類産品中價格最高的。
  而新的財富故事還在層出不窮。在江陰,記者就遇到了一個十分生動的新財富故事,故事的主人名叫張雷,遠景能源的掌門人,是一個年僅30歲的海歸人員。
  相對于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足1%的比例,張雷的成功近似神話:從未辦過企業的他,回國靠200萬元起家創業,僅用了一年時間,這個擁有風電核心技術的團隊迅速完成了從圖紙設計到樣機並網發電的所有技術攻關,成為國內首家獨立完成1.5兆瓦風機動態載荷和傳動鏈係統設計認證的風電企業。去年5月,遠景能源接到的一份美國訂單就超過了30億元,使它從誕生那刻起就跨入了“億元企業”的行列。目前,遠景能源已在世界風電基地丹麥的奧胡斯設立了全球研發中心,中國最大風電開發商國電龍源集團評價其技術“解開了制約中國風電自主發展的黑匣子”,並決定將樣機安裝在中國風力發電示范基地——江蘇龍源南通風電場。
  新能源領域正在成為“江陰板塊”新的增長點:愛康太陽能的銷售收入今年將達到15億元,海潤科技的太陽能産業今年銷售收入可達20億元,三年內有望超過300億元。
  沈偉旗相信,在三至五年內,江陰市的新能源、裝備制造以及車船制造業都將會邁上“千萬級”産業。

  經濟寒潮使“江陰現象”更具魅力


  “每一次危機,都是重新洗牌,每一次重新洗牌,江陰都會躍上新高度。”在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朱民陽眼裏,經濟寒潮是危機,更是機遇,在危機面前,江陰吹起了“彎道超越”的號角。
  記者發現,江陰現象的外在形式,是以較少的資源創造了較多的財富,其內在本質,一是規模經濟,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二是以本土企業為主,博採眾長的興企之路;三是始終堅持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並重。
  江陰市經貿局局長沈偉旗認為,經過多年發展,江陰的企業已經遠遠超出當年鄉鎮企業的粗放水準,不管是在規模還是技術含量,江陰制造在不少領域已經代表了中國制造的先進水準。
  精毛紡業被稱為夕陽産業,然而江蘇陽光卻堅信只有被淘汰的企業,很少有被淘汰的行業,一直堅持在做大做強上做文章。如今這家企業無論是規模、裝備,還是技術、品牌,都堪稱世界一流。其生産的最高品質的120支精毛紗、200支的棉紗可與世界最高水準抗衡。鑒于江蘇陽光在國際上的龍頭地位,國際精毛紡標準委員會的秘書處就設在了陽光集團。
  我國受金融危機衝擊最大的地區,主要是那些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地區和經濟體。而江陰是一種內生性的經濟模式,主要依賴自己的資金、人才和勞動力,通過資本運營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推進區域經濟的進步。這種發展模式和路徑,使江陰比極度依賴外資的地區擁有更多的自主智慧財産權,也就更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除擁有全國最大的精毛紡企業江蘇陽光、全國最大的金屬制品企業法爾勝集團、全國最大的磷化工生産企業澄星集團、全國最大的模具塑膠生産企業江陰模塑集團等一批上市公司外,江陰市僅去年就獲得專利981件,累計參與國際、國內行業標準制定的企業62家,中國名牌産品達10人。
  説起靠鄉鎮企業起家的華西村,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那眾多的村辦工廠,卻不知其去年僅在金融、旅遊兩個行業上的收益就超過了2億元。江陰市經貿局局長沈偉旗向記者透露,隨著江蘇省棉花交易市場落戶華西以及煤炭、鐵礦砂等倉儲物流的發展,華西村將會獲得更多的“優勢利潤”。
  “經濟危機到底何時見底,現在還很難看得清楚”,江陰市政委書記朱民陽説:“但可以看得清楚的是,經過這場經濟寒潮,江陰的核心競爭力將會更加強大。”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