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8-02 作者:丁冰 來源:中國證券報 |
|
|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7月31日&&,近期關於“國富民窮”的説法失之偏頗,預測的今年財政收入將達8萬億元並不是考量財政收入“負擔”水平和“國”與“民”間分配格局的指標。不過,他指出,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確實在擴大,這需要調節稅收制度。此外,他透露,中央各部門預算披露範圍明年將擴大,主要部門有可能要披露全部部門預算。 此前,有人士根據已披露的全國財政收入預測,全年財政收入總額或達8萬億元。針對此預測,有媒體隨即引發有關政府財政收入比重過高、企業和居民負擔過重的討論,並歸納出所謂“國富民窮”之説。 在中國證券報主辦的第12屆金牛上市公司高峰論壇暨2009年度中國上市公司金牛百強獎的頒獎典禮上,賈康指出,全面考量財政收入的“負擔”水平和“國”與“民”間分配格局的最重要指標應是財政收入/GDP指標。近三年來,政府收入佔GDP比重分別為27.6%、27.9%和30.0%,這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40%,我國總體而言並不存在財政收入比重過高問題。此外,我國公共部門債務餘額/GDP即負債率約在50%左右,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還談不上寬鬆,更不用説富裕。 更要強調的是,表面看中央財政拿了收入的大頭,但實際上中央財政更多用於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平衡地區間財力差異,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改善民生。數據顯示,2009年中央本級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為52.4%,但中央本級支出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為20.1%,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由1994年的2389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8621億元。 不過,賈康也承認,居民收入佔國民總收入比重連年下降的趨勢造成了部分群眾的不公平感。居民工資收入在生産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與之相對的是企業收入近年來增長更明顯。今後將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反壟斷舉措的推進,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同時,近年來居民收入差距在擴大,我國基尼系數已達0.47的高位。這需要加強政府“以政控財、以財行政”分配體系中的再分配能力,即需要通過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産稅等“直接稅”的調節,“抽肥補瘦”,適當提高財政收入/GDP比重,進而加大對低收入階層的轉移支付來改善他們的實際生活境遇。 此外,公共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明顯偏低。2007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佔GDP比重為19.9%,2008年為19.5%,2009年為20.4%,明顯低於國外水平。這需要進一步解決行政成本偏高、財政分配績效偏低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政府預算信息的透明度、預算安排的合理性、預算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