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國&&主任王毅在當天舉行的第二屆海峽論壇大會上&&,自台灣方面提出希望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以來,兩岸雙方在“兩會”框架下進行了多輪商談和溝通,目前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就在一週前,兩岸第三次專家會談就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文本基本達成共識,外界預測,ECFA有望在第五次“兩會”商談時正式簽署協議。而此話題也成為當天論壇上兩岸各界人士熱議的話題之一。對此,國&&常務副主任鄭立中昨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經過了3次會談,多次內部溝通,ECFA已經到了最後關鍵協商階段,但對於具體的簽署時間,鄭立中&&還在協商,不方便透露。
實質進展
王毅&&,在ECFA商談過程中,大陸方面已經認真履行了承諾,充分釋放了善意。早期收穫計劃盡可能兼顧了台灣各行業、各地區的需要。他同時&&,早期收穫只是履行ECFA的第一步,一時未能列入早期收穫的産品,都可以在協議簽署後啟動的後續商談中加以充分協商,尋求妥善解決。 此前,王毅在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曾&&,兩岸在早期收穫中提出希望對方降稅的産品,無論是金額還是在各自出口中所佔的比例,大陸方面都會少於或低於台灣方面。另外,大陸方面選擇對台灣降稅的産品時,將盡可能選取能惠及台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相關産品。大陸方面提出希望台灣方面降稅的要求時,將盡量不影響台灣的弱勢産業。 而在之前的第三次兩岸專家會談中,兩岸專家就貿易與投資、經濟合作、早期收穫計劃爭端解決、機構安排、生效、終止等條款進行了商談,但在具體實施早期收穫的産品及服務業別清單方面,雙方還存在分歧。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目前兩岸在其他方面已經沒有分歧,現在分歧比較嚴重的方面主要集中在早期收穫清單的確認上,大陸在勞工和農産品方面已經承諾不會要求台灣進口,但台灣要求將石化産品列入早期收穫清單。 劉國深對記者&&,專家目前認為,石化産品對&開放還不是時機,如果現在開放,大陸的石化産業將受到衝擊。
互利共贏
王毅強調,ECFA商談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與發展的合作機制,對於台灣方面來説,ECFA的簽署將有利於提高台灣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有利於為台灣經濟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台灣“工商業總會”曾算過一筆賬,如果不與大陸簽訂ECFA,從今年開始,台灣銷往大陸的同類産品,將被徵收5%至19%的關稅。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産品與東盟的零關稅産品相比,根本沒有競爭力。 徐仁輝認為,ECFA簽訂後,自台灣進口的相對成本將降低,有利於提升&&在大陸的競爭力,自然持續在大陸投資。同時,協議的簽署將有利於大陸産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