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東:捕捉超級稻高産基因
    2009-04-03    姜晨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研究員和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中國超級稻增産關鍵功能基因合作研究的最新進展。此項成果首次闡述了DEP1基因在中國超級稻增産中起到的關鍵作用,進而揭開了中國超級稻的高産奧秘,並可望由此進一步研究培育出更為高産的水稻新品種。

  “我就喜歡搞研究,沒有辦法”

  傅向東今年還不到40歲,浙江人。話語間夾帶着淡淡的南方口音,舉止間也有着南方人特有的精明幹練。
  在有着濃郁經商傳統的浙江,搞科學研究在別人眼裏看來並不是一個“主流”選擇,而傅向東走上遺傳學研究這條科研之路,卻似乎是命裏註定的。
  “我就喜歡搞研究,沒有辦法。人一旦喜歡了一件事,就不會考慮太多東西。”傅向東説,他對遺傳學的興趣從高中就開始了。
  人的血型是如何決定的?在中學的生物課中,關於人類ABO血型的遺傳讓傅向東對基因這一神秘的東西産生了興趣。
  “我覺得太有意思了,A型的父親和B型的母親,可以出現A型、B型、AB型,還可能會有O型的小孩。這是為什麼?”十幾歲的傅向東那時候最喜歡做的考試題,莫過於通過一系列附加條件推導出父母血型的這一類遺傳題目。

  “這份安靜是搞科學的最高境界”

  從初識遺傳規律的那一刻起,傅向東似乎就認定了未來的方向。報考大學時,沒有像其他學生一樣對熱門專業的盲目追捧,第一志願就填報了武漢大學生物系的遺傳學專業。傅向東説:“我上大學選專業一點也不盲目,雖然當時的老師希望我們填一些更熱的專業,但是我當時一點兒都沒有猶豫。”
  大學畢業,留在國內讀研究生,工作兩年後去英國JohnInnes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隨後讀博,留在該研究所做博士後。傅向東這一路走來,沒有遇到什麼大的波折和變化,也似乎沒有什麼事先設計好的痕跡。
  “像我這樣到了一個地方就沒動過的人很少。一般做生物研究的,大多數都會選擇去美國。我覺得我去的研究所在國際上也很有名,小鎮也很安靜,博士快畢業時,所裏其他實驗室的教授問我願不願意去他那裏做博士後,我覺得對方實驗室研究方向很不錯,就沒有&&其他地方。在那裏我做得很開心,做出來的東西也能得到大家認可,挺滿足的。”
  在傅向東眼中,選擇做學問就是要靜下心來。“科學家就是白髮蒼蒼的老頭,帶兩三個學生,在校園裏輕鬆地散步,自由地討論科學問題,這是我想象中的情景。我從小就很佩服老科學家,或者説是崇敬。”傅向東説,“這份安靜是搞科學的最高境界。”

  “不應該輕言放棄”

  2005年,從英國回來的傅向東進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選擇了國家投入很大、對我國又很重要的水稻作為研究對象。
  選什麼水稻性狀好呢?傅向東在説起這個選擇過程時頗為輕鬆:“東北大米——記得春晚有個小品節目裏説起換大米,就有一個感覺,那裏水稻一定好吃,産量也高。”水稻項目研究和中國水稻所合作,目標很明確,就是希望把提高産量的基因找出來,將來可以利用它進一步通過分子設計提高産量。
  “我們運氣很好,也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在傅向東看來,DEP1基因的分離是件頗為幸運的事情。在研究過程中,與育種學家、生化、生物信息學專家的交流,也讓他受益匪淺。
  相比水稻DEP1基因功能研究的“運氣”,傅向東還進行着更多“令人鬱悶的研究”。有些2005年就開始做的研究項目,到現在也沒有很大的突破。學生們也很鬱悶,但是沒辦法,因為他覺得“不應該輕言放棄”。傅向東説:“一個東西只要你認準了,就不要放棄。”對於科研中遇到的困難和瓶頸,傅向東説:“只有走錯一步才會走對下一步,如果一開始就知道結果,那是工程不是科研。”

  相關稿件
修改準則:美國銀行業救命稻草? 2009-03-26
早秈稻期貨或於3月底上市 2009-03-24
李稻葵:中國經濟完全能夠且已處於恢復中 2009-03-06
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處在恢復的過程中 2009-03-03
“節省”政治當道 網絡或成救命稻草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