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2-17 作者:李學江 來源:國際金融報 |
|
|
新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昨日(2月16日)抵達日本,開始其令人矚目的亞洲之行。儘管此行不會達成什麼實質性成果,但仍舉世關注,因為它向世界發送的信號不容忽視。 首先,人們注意到,希拉裏此行打破了以往美國國務卿首次出訪非歐洲即中東的慣例。亞洲在美對外政策日程上的位置前移,表明它在世界舞&和美國對外關係中的地位與影響在增大。這正如希拉裏所説,她將首次出訪選在亞洲,是因為這一地區處於全球化新潮流的前沿,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 更重要的是,她將此行看成是宣示美國新政府亞洲政策的講&。她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要重申美國對亞洲安全的承諾,鞏固同日韓兩盟國的傳統盟友關係。鋻於日本擔憂會重遭前克林頓時期受到的冷落,希拉裏將出訪首站選在了日本,並強調與日本50年的安全聯盟仍將是“牢不可破的”。同時,她亦稱韓國為“堅定的歷史盟友”。她鼓勵日韓兩國為全球安全作出更大貢獻,如幫助巴基斯坦應對經濟危機,參與阿富汗重建,並參與非洲之角的反海盜行動等。為爭取日韓兩國的民意,希拉裏特意會見了日本被綁架者的親屬,並&&將以惠及兩國的方式擴大美韓貿易。如何讓朝核六方會談重回軌道當然更是中心議題。 對印度尼西亞的訪問同樣具有多重含義:一是向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示好,將有助於改善美國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二是印尼不僅是生機勃勃的新興民主經濟體,亦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國,同時更是東盟重要成員。借此次訪問,希拉裏將表明美國不會忽視東盟的重要性。以私來論,印尼是奧巴馬總統的童年生活之地,感情所繫可進一步拉近兩國關係。希拉裏&&,美國將在教育、能源和食品安全方面推動美印尼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深化。 其實,希拉裏對亞洲的訪問,是奧巴馬政府總體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新政府外交戰略的總體目標是修復其受損的國際形象,恢復其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日前,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慕尼黑宣示了美國的歐洲政策,現在希拉裏又展示了美國的亞洲戰略。由此,美國的全球戰略框架基本浮出水面:首先是要恢復並強化同歐亞傳統盟友的結盟關係;希望它們在安全方面發揮更大的全球性作用,以支撐美國的領導地位。 為此,美國表明,它將放棄單邊主義,願意聽取盟友們的關切,如歐洲對關塔納摩與虐囚的批評,日本在朝核與被綁架人質的問題上對美國政策的憂慮,韓國在對美貿易問題上的不滿等。其次,美國也將致力於與新興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如拜登&&,要“重新啟動美俄新關係”,希拉裏則&&,美國願與中國拓展“積極的合作關係”,致力於與印度結成戰略夥伴關係等。最後,即便是敵對國家,美國也將採取外交優先戰略,&&願意通過無條件談判來解決爭端。人們注意到,希拉裏也向朝鮮拋出了橄欖枝。她&&,如朝方完全地、可驗證地棄核,美國將願與之關係正常化,並締結和平條約。 希拉裏宣稱,“美國承諾開啟一個外交與發展的新時代,運用智慧實力同傳統盟友與新興國家一道找出對全球性問題的地區性和全球性解決辦法”,並致力於與世界各國“構築超出地理和政治界線的夥伴關係”。她&&,美國在對外政策中將“不再衝動行事”,“不再以意識形態劃線”。奧巴馬和拜登也都曾&&,美國將不再居高臨下地強加於人,而是願意以“尊敬的態度”聽取意見,以“夥伴的合作精神”來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這些表態當然值得歡迎,但這些美好的承諾能否切實得到踐行,人們也還是得“聽其言而觀其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