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戴德:金融市場已進入“可控下降”階段
    2009-02-10    作者:李豫川    來源:中國證券報

  目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使一些大型金融機構遭受重創甚至破産,不過也有部分機構從中獲益匪淺。
  紐約梅隆銀行亞太區主席施戴德2月9日在北京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坦承,他們就是這場危機的受益者;他同時認為,歐美市場最糟糕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市場進入了“可控下降”(controlled-shrink)階段。

大型機構倒閉高潮期已過

  中國證券報:受益於美國與歐洲紛紛&&的經濟刺激計劃的提振,國際資本市場近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彈,您是否認為金融市場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
  施戴德:我倒是很希望説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這取決於我們採取什麼的標準來衡量不同的領域。我認為:金融市場進入了一個“可控下降”階段。對美國股市而言,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過去,美股應該已經在去年10月前後觸及了其底部,但2009年,對於國際資本市場仍將是個非常艱難的年份。
  對金融業而言,我覺得我們已經走過了大型機構破産倒閉的高潮期,銀行倒閉的情況會比2008年大為減少;但對於歐美的實體經濟而言,最糟糕的情形遠未結束,美國的失業率還會保持上升的勢頭。美國的消費需求將繼續萎縮,對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的影響還會延續。
  房地産是美國陷入信貸危機的源頭之一,我們認為美國房地産市場在今年年底才會觸底,2010年中期才有望出現復蘇。
  中國證券報:有分析人士預計中國可能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您對此如何評價?
  施戴德:我們在兩年前就指出過,中國不能“脫鉤”於世界金融的變化;但我們也意識到時至今日,中國具有更大的實力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同意“中國將率先走出金融危機”;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中國可能難以維持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不過與歐美陷入衰退相比,中國繼續保持經濟增長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了。

受益信貸危機

  中國證券報:信貸危機對紐約梅隆銀行的運營産生了哪些影響?
  施戴德:金融危機使本行的運營收益同比大幅下降。今年1月20日我們剛剛披露了去年第四季度業報,儘管我們在去年四個季度都分別實現了盈利,但增長速度下降很快。對2009年的盈利,我們&&謹慎的樂觀,我們有望將繼續保持盈利,與那些出現鉅額虧損的銀行相比,這已經是相當出色的了。
  實際上,紐約梅隆銀行可以算是本輪金融危機的一個受益者。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們的業務模式,儘管我們有“銀行”兩個字,但與傳統的零售銀行不同,我們的主要業務是資産管理和證券服務,8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各項手續費,降低了我們的風險。
  另一方面,作為一家託管銀行,危機中反而有更多金融機構將資金存入我們銀行,因此我們的流動性很充裕。目前紐約梅隆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達13%,遠遠高於美國監管當局要求的9%水平。

  相關稿件
穩定金融市場 美聯儲延長部分金融工具期限 2009-02-05
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金融市場信心正恢復 2008-12-25
成思危:金融市場改革不可以停止 2008-11-28
超預期降息擊中金融市場心理要害 2008-11-27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風險與問題何在 200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