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小平房裏孵出“世界500強企業”
    2008-12-18    作者:李晉雄 宋廣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1984年,向科學高峰攀登了十幾年之後,柳傳志意識到自己大概不是做科學家的料。於是,他告別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工程師的崗位,到中科院人事處去做一名行政幹部。很快,他發現當官似乎也不是自己的追求。
    1984年,對於很多人和事,都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這年3月,中共中央宣布“向外國投資者開放14個沿海城市和海南島”。10月,中央批准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宣布把改革由農村推向城市。
    一次全民總動員的“下海”潮出現了。1984年7月,柳傳志和十幾個同事一起,在一間小平房裏辦起了“公司”。那時候,和大多數人一樣,柳傳志也不知道“公司”是什麼。
    此時,辦公司對柳傳志來説,是改善生活、也許還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他不會想到,在其後的20多年中,公司將逐漸成為許許多多的中國人養家糊口、吃飯穿衣、休閒娛樂的一個基本場所和組織。
    1988年4月18日,聯想公司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進軍海外誓師大會”。當時,聯想的員工還不到300人,主要業務是銷售一種叫“聯想漢卡”的産品,以及給國外電腦做銷售代理。但柳傳志決定“小題大做”,他請來的客人和記者比自己的員工還要多。
    20世紀80年代,“個人計算機”正在迅速成長為一個産業。1980年,全世界只有30萬台個人電腦,10年之後這個數字達到了6000萬。1984年,聯想成立並開始代理“IBM”的某些産品的時候,19歲的美國人邁克爾戴爾創辦了“戴爾”公司,不久,比爾蓋茨為“微軟”設定了那個著名目標:“讓每一張辦公桌,每一個家庭都擺上電腦。”柳傳志同樣敏感地意識到這種市場變化,但是聯想卻不能“造電腦”。
    當時,在國內生産計算機需電子工業部發放生産許可證,浪潮、長城等公司都有許可證,中科院卻沒有。
    認識到自己無法撼動現實規則後,柳傳志選擇了一條“拐大彎”的路線。1988年1月,柳傳志來到了香港。他的目的是,在這個沒有“計劃”的城市成立一家公司,為生産“個人電腦”做資金、技術和市場準備。
    1987年,物價局決定對聯想罰款100萬元,理由是:聯想當時的拳頭産品“漢卡”違反國家價格政策,定價過高,有牟取暴利之嫌。100萬元,對當年的聯想來説,不是一個小數目。那時候,公司繳稅之後所有利潤加起來也不過70萬元。聯想上下群情激憤:員工要求柳傳志召開新聞發布會,打官司告物價局。
    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天,柳傳志帶着自己的助手敲開了物價局局長的家門。“我到那個局長家裏的時候,人家在家裏吃午飯。敲門人家根本不接待,那也是很難堪的。後來找到副局長,挺好,終於連上關係,再加上我們科學院發展局局長非常努力,最後罰款減到了40萬元。”
    春天時,柳傳志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隆重的誓師大會;秋天時,柳傳志卻在破舊大樓中的狹小辦公室裏開張營業。這就是柳傳志在1988年擁有的夢想和現實。
    在高調宣布“進軍海外”一年之後,柳傳志將在香港研發出的“286微機”送上了飛機。此行的目的地是德國,當時在漢諾威正舉辦電子技術交易會。在這次交易會上,柳傳志終於達到了“拐大彎”的目的。
    柳傳志總算成功地往前走了一步。但是,他還來不及開始自己的“電腦夢”,警察卻已找上門來。原因是:聯想涉嫌走私。
    1989年4月,廣東警方查處了一起走私案,順藤摸瓜,找到了聯想門上。那個春天,柳傳志既聽到了公司走向未來的腳步聲,也聽到了監獄的“召喚”。
    所謂“走私”事件,最終以罰款300萬元了結。後果雖然並沒有柳傳志想象的那麼嚴重,但是,它對柳傳志造成的傷害卻久久無法平復。
    1994年,一直到12月8日,聯想才匆匆舉辦了創業10周年慶典。實際上,此時柳傳志一點也沒有辦慶典的心思。他陷入了職業生涯的低谷:他的企業成長乏力,並肩合作多年的親密戰友反目成仇,而他的身體也令人擔憂,反復發作的“美尼爾綜合症”讓他不得不住進了京西的海軍醫院。
    柳傳志在病床上備受煎熬的時候,聯想也是內外交困。為了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國家在1994年年初開始了宏觀調控,聯想因此失去了大部分部委和大型國有企業的訂單。市場在縮水,國外的對手卻步步緊逼。
    1989年,國外生産的個人電腦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33%,到了1993年,這個數字變成了78%。
    1994年秋天,聯想最終確定了“突圍”的戰略,這一仗對聯想生死攸關。誰來指揮呢?柳傳志當然是眾望所歸。這一年他50歲,正是人生最具智慧的年齡。但是,柳傳志有更長遠的考慮,他想起用年輕同志。
    楊元慶,就是柳傳志心目中的年輕同志之一。1994年,柳傳志將原本分散在“老同志”手中的採購、生産、營銷的所有權力都交到楊元慶手中。實際上,這是將聯想,甚至是自己的未來都交給了這個年輕人。
    1994年,柳傳志一面將楊元慶推到最前線,一面向中科院提出了一份“股份制改造”的方案:聯想資産的55%歸國家,45%歸員工。
    在1994年,聯想的員工還體會不到柳傳志提出股份制改造的良苦用心。因為當時的所謂“紅利”,只是一個數字概念而已。直到1997年,紙上的“畫餅”才變成了“真金白銀”。這一年,聯想微機的市場佔有率上升到了17.6%,比位居第二IBM高出了近6個百分點。也是在這一年,證監會同意“中國聯想”在香港上市的計劃。
    聯想員工以多年積累的1.6億元的紅利,購得了公司35%的股份,員工一夜之間變成了企業的所有者。
    在柳傳志的心裏,人的價值超過一切。無論是年輕有為的後輩,還是風雨同舟的老夥伴,都是他最珍視的財富。
    然而,當“中國聯想”要變成“世界聯想”時,柳傳志一直以來在企業營造的“家”的概念,受到了來自更為廣闊的市場的挑戰。
    2004年的聯想分外引人注意,它不僅要成為北京奧運會的頂級贊助商,而且要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
    2004年,就在聯想成立20年之際,柳傳志辭去了聯想集團董事長的職務,將聯想的未來交給了自己的繼任者。他自己則把大量的時間用於“孵化”新企業。與其説他把這看做一項工作,不如説是一種使命,是他人生的又一次出發。
    30年來,一批像柳傳志這樣的企業家在中國成長起來。有人説,正是這個階層的出現,中國才真正往前走了一大步。柳傳志,無疑是其中走在最前面,甚至是站在最高處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他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2008年,柳傳志的一個夢想實現了。他24年前創辦的聯想,成為第一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民營企業。
  相關稿件
[風雲人物]打造中國計算機業旗艦——柳傳志 2008-10-10
[總裁訪談]柳傳志:下輩子還要做企業 2008-04-28
柳傳志:個稅應3000元起徵 可緩解物價上漲壓力 2008-03-06
柳傳志:聯想並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已盈利 2007-09-17
柳傳志再次露面:遠未終結的一個人游戲 200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