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銀行海外並購需切實防範風險[圖]
    2008-04-22    作者:田麗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郭樹清接受記者採訪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企業並購高速發展,但是從200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全球資本市場開始進行大幅度的調整,美國經濟也出現了放緩和衰退的跡象。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又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企業並購的趨勢將會怎樣?全球化形勢下的企業並購對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是銀行業的發展會有什麼影響?面對上述諸多熱點問題,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

中國企業需要“走出去”

  問: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中國的一些大型銀行都在加緊國際化的布局,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郭樹清:對中國企業來説,現在的確需要認真研究海外並購,因為中國經濟經過30年高速增長以後,我們積累了很多的金融資産。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我們至少有官方和民間外匯資産2萬多億美元。可是我們在海外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産到去年底只有1000億美元,這顯然是不成比例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經濟越來越國際化了、越來越全球化了。
  銀行海外並購不僅僅是出於利潤方面的考慮,更重要的是,在提升服務、獲取海外的信息、培養人才、分散風險等方面,都需要我們“走出去”。

不盲目尋求海外擴張

  問:“走出去”會有哪些風險呢?
  郭樹清:“走出去”的確有很多的風險。2006年,我們做了一單很成功的並購,收購了美國銀行(亞洲)。但在過去一年中,我們的專項研究大概做了26項,一例也沒成功。最主要原因是覺得風險太多,不是匯率的風險,就是利率的風險,要不就是整合的風險。當然還有被收購對象所在國家不太友好、不給我們提供收購的便利條件的因素,很多市場經濟國家在一定程度上講市場經濟原則,涉及到外國公司並購時,就不講市場經濟原則。所以這些案例都沒有成功。但是,我們也不著急,我覺得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國的公司要謹慎一些,小心一些。因為我們在這些領域確實沒有經驗。就建行來説,我們不會盲目尋求海外擴張,如要並購,也要綜合各種因素來決定,並以戰略投資為主。

建行海外並購立足四點

  問:在次貸危機不斷加劇和蔓延的情況下,要保證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獲得成功,應注意哪些問題?
  郭樹清:商業銀行不是專屬財務投資的機構,一定要考慮並購戰略,不是見便宜就買。中國的商業銀行走向海外還剛剛起步,我們要學會非常冷靜地來判斷形勢。
  首先,對於開展海外並購,不管是中國的企業,還是外國的企業,並購要看是不是業務發展的需要?是不是主營業務的需要?能不能帶來核心競爭力?能不能給市場和消費者增加福利?而不能一味貪圖擴大規模,追求製造市場影響、新聞宣傳效果。
  建行海外擴張有四大支撐點:首先是滿足國內客戶走出去的需要;其次是看市場的成長性,如目前我們更關注亞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三是考慮能夠給客戶服務帶來便利,也能為建行帶來經驗、技術、人才;四是資産投資多樣化,減少資産負債風險。

相互溝通理解很重要

  問:在跨國並購過程中,如何加強相互的溝通和理解?
  郭樹清:相互的溝通和理解,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畢竟跨國並購有很多制約因素,比如政治的、文化的、法律的等等。
  還有一點,就是希望有關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對待中國公司和中國銀行在海外的並購活動,態度應更積極一點,這樣對推動我們經濟全球化,推動我們效率的提高,推動整個全球經濟和社會的福利都有好處。

  相關稿件
建行發布2007年業績報告:盈利691.42億元 2008-04-15
建行開收換存摺費惹爭議 2008-04-01
郭樹清:建行每賺10元國家收益8.5元 2008-03-24
進出口銀行和建行簽署《全面合作協議》 2008-02-19
支付寶聯手建行推出賣家信貸 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