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英雄]張華:贏得500萬元創業基金之後
    2008-04-07    作者:李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報名參加央視《贏在中國》第二賽季的15萬多名選手中,張華晉級五強,捧得了500萬元的創業基金,這段經歷讓他名聲大振。
    至今,有超過1000個電話打進他的公司,希望獲得産品代理權,但遭到了張華的一概謝絕。對於他所推出的産品,很多人沒有聽過它的名字——電解水機,但張華卻憑藉它贏得了馬雲、牛根生、史玉柱等人的賞識。
    36歲的張華是廣州藍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喜歡在公司內部宣稱“更慢、更弱些”,他擔心不成熟的擴張會影響自己苦心積澱多年的信譽。
    11年前,他在山東威海首次接觸電解水機,如今,已擁有130多名員工和1萬多平方米的廠房,並成為中國電解水機行業標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回望自己的創業經歷,張華悟出一點:銷售的最高境界是傳遞信任。
    最初,張華只是一名電解水機的代理銷售商。從這種機器裏流出的水,能不能直接飲用?他最初不敢確定。但他堅持喝,沒有拉過肚子。他用自來水和電解水機流出的鹼性水、酸性水澆灌麥蘭花,觀察它們的生長變化,發現不同的水確實對生命影響不同。他翻閱國內外各種資料,了解到電解水機在日本,早在1966年就被批准為醫療器械,開始走進醫院和家庭,有很多科學實驗證明了它的健康和安全。這樣,他才放心做它的代理。
    張華代理過多種品牌的電解水機,發現其共同特點是“容易壞”。一家瀋陽公司承諾十年保修,卻早早的停産關門。“廠家雖然沒了,但對你賣出的東西,不能不管。”張華説,他去了瀋陽,找到給那家企業提供配件的公司,買回一大堆配件,自己動手為用戶修理。
    2002年,張華曾嘗試與各地的保健品經銷商們合作,但發現這些人,“有資源,能説會道,銷量不錯,但賣完以後不重視服務,常常會招致顧客的不滿與抱怨”,他一咬牙,在上海、蘇州、北京和濟南等地成立了辦事處,“給經銷商們擦屁股”。
    2004年7月,張華決定成立自己的公司,“藍態”問世。這個如今被人尊稱為“張總”的男子,親近自然,喜歡在家養花弄草,買房之前先選魚缸,曾給辦公室裏的煙灰缸全都種上水仙。
    把企業命名為“藍態”,取意於藍色的天空和大海,張華希望通過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現代科技讓人們過上這樣一種生活——自然的生態,健康的身態、平和的心態。
    目前,企業擁有13項核心技術專利,成功的解決了世界各地水質的差異化問題。張華説,電解水機能將自來水改造成弱鹼性水,有利於體質的酸鹼平衡,這正是藍態産品存在的價值。
    在妻子眼裏,丈夫低調、沉穩,甚至不喜歡主動表達。這個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的男人,最喜歡聽的歌是《2002年的第一場雪》,就像專注於他熱衷的電解水事業一樣,他汽車裏的音樂,三年來除了一盤佛經,只有刀郎的歌。
    他也曾像很多公司的領導人一樣,制定了一大撂的制度手冊,但後來全都被他簡化成了一個個具體的要求,如“日理日清”、“見面微笑”、“24小時內回復郵件”。
    這樣的性格讓妻子覺得很放心。
    即使是在《贏在中國》的比賽現場,張華也是保持着平和淡然的本色。在36強的晉級賽中,選手們要參加“沙盤演練商戰”,張華所在的組,好幾人在爭奪CEO的位置,他靜靜地看著,説:“你們選下來剩啥職務就給我吧。”結果,在18個組裏,他以唯一的人力資源總監,這個很不適合表現的身份晉級。
    在那個漫長而又備受矚目的賽季裏,張華始終沒有提及藍態的品牌,為自己做廣告,但他“腦子裏就是水、電解水機”。他很急切,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這個行業、認可這種産品。他也很惱火,這個行業還比較混亂,有的企業急於賺錢,誇大宣傳、不負責任。
    “這個行業要想發展起來,需要更多的企業無論大小、踏踏實實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對每一個宣傳負責、對每一個用戶負責。”張華説,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公司協同中國標準化協會、中國保健協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在去年3月推出了行業標準,對電導率、pH值、氧化還原電位、余氯含量等重要指標,做出了明確規定。
    作為行業的領軍人物,張華並不急於拓展藍態的領地。他的想法是:先做好服務平台,再向全國鋪開。
  相關稿件
溫州民營企業力爭在創業板上“捷足先登” 2008-04-07
3G或引電子廠商二次創業潮 2008-04-03
證監會:券商等機構建議盡快啟動創業板 2008-04-02
是什麼阻礙了大學生自主創業 2008-04-02
創業板公司利潤要求不能太低 200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