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英雄]盛發強:"探路者"讓夢想一路飛翔
    2007-07-10    梁國勝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戶外用品第一本土品牌的締造者——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盛發強,給“探路者”下的定義是:心懷夢想敢為天下先,無畏險阻、勇於戰勝自我。
    他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探路者”。
    在北京回龍觀探路者公司所在地,記者見到的盛發強看上去有幾分斯文,話語聲音平和,渾身上下沒有強壯的肌肉塊,唯一可以見證他經常野外生活的可能就是他發黑的健康的膚色。
    “我不是專業登山者。”盛發強雖然登過梅裏雪山、阿爾卑斯山等,但他一再向記者強調,他只是為了了解産品而去登山,更多的時間還是待在公司裏。
    盛發強從一頂帳篷開始,憑着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視野拓展到常規供貨超過千種的單一品牌的戶外産品大系,並在全國90多個城市建立了以連鎖專賣店為中心的市場營銷體系。僅經過8年的發展,探路者已經成為中國戶外用品市場的領導品牌。
    奇蹟如何在這個“探路者”身上誕生的,盛發強向記者講述了他的一步一步努力的歷程。

自小就埋下的創業火種

    出生於甘肅敦煌的盛發強自小就愛讀書,但他也是個“不安分”的孩子,天性就喜歡戶外運動。
    高中一年級,他和幾個同學約好出去玩,騎自行車76公里去了敦煌的南湖水庫。到了晚上,他們取出從家裏帶的床單,搭成帳篷,點上蠟燭。
    然而,帳篷裏成了蚊子的天堂,人進不去。從那時開始,盛發強在心底裏就有了“帳篷”這個概念。
    1988年,盛發強考上中南工業大學測繪專業,這個專業需要學生們經常進行野外勘測學習,但那時,很少見到專業的帳篷、睡袋。
    1992年畢業以後,他被分到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工作地點在蘭州。然而,擁有一顆“不安分”心的盛發強第二年便選擇了“下海”來到廣西北海。他先是在一家小型的印刷廠當推銷員,隨即開始了自己的創業:開了一家小的印刷公司。
    同時,他在尋找新的項目。1994年年底,盛發強在“全國專利新産品博覽會”上,發現了與他從小就埋下的創業“火種”相匹配的項目——折疊式休閒帳篷。

一頂帳篷撐起一片天

    看到這個帳篷産品,盛發強的眼睛亮了起來,就與這個專利的擁有者談判。對方出價20萬元,最終讓他5000元就買下。
    拿到專利後,他去江蘇學習了一個月如何做這種帳篷。1995年,他註冊了北海天惠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從事帳篷設計生産。他投入10多萬元,生産了1000頂帳篷,命名為“天樂”品牌。
    於是,他頂着烈日,在景區擺攤。
    “吉人自有天相”,在盛發強的生命裏,一個他至今不知道姓名的“吉人”出現在他的面前。此人從北京到北海來旅游,來到盛發強擺攤的景區,他看到盛發強的帳篷很有特點。他不經意地説了一句話,“南寧不正在舉辦‘文化體育用品博覽會’嗎?”
    “説者無心,聽者有意”,盛發強馬上帶着幾頂帳篷連夜趕到南寧,在博覽會上,他不停地演示帳篷如何搭起,如何拆卸。
    最終,他的帳篷激起了參觀者的極大興趣。當天,他簽了80多萬元的合同,成交了10多萬元。
    這次參會給了盛發強極大的信心,讓他認識到,全國有很大的需求,“帳篷也能撐起一天片”。

北上成就“探路者”

    隨着公司的發展,生性不安分的盛發強決定把公司搬到北京。
    從1998年在北京設公司辦事處開始,公司業務逐漸過渡到北京。1999年1月11日,他註冊了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把以前的“天樂”品牌放棄,啟用“探路者”品牌。
    來北京,盛發強需要從零開始。他在香山附近租了兩排破舊的平房,既是産品開發人員又是工人、搬運工、銷售員。
    雖然當時環境很差,但公司還是弄了兩個乒乓球&子,院子裏還有兩棵大樹,經常有喜鵲掉下來,又被小心地放上去。
    “健康、快樂”,盛發強用這兩個詞形容當時的心情。
    也許是由於這種創業的激情和健康的心態成就了“探路者”:2002年開始,探路者開始做服裝;2003年3月6日,首家探路者戶外用品專賣店在北京隆重開業,探路者由此拉開了在全國推廣連鎖專賣店的序幕;2004年2月,探路者公司在北京昌平區宏福創業園建成佔地16畝,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的現代化辦公、生産、倉儲中心。探路者跨上了規模化快速發展的新里程。
    從1999年開始,探路者每年有50%的增長。2006年,“探路者”佔戶外用品10%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第一品牌。

賦予“探路者”品牌民族內涵

    “從品牌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的探路者尚處於幼年期,但我們敢於審視和面對自己的種種缺陷和不足,及時改進和提高。我們相信,只要堅持創新和實幹,探路者就能在戶外用品領域更加強大。”
    2004年1月11日,在探路者成立5周年的時候,盛發強在《5周年隨想》裏,寫下了上面這段文字。
    對於品牌如何打造,盛發強有自己的看法。在歐洲看到德國人自豪地開着他們自己的奔馳、寶馬和大眾,法國人自如地開着他們的雷諾,意大利人則鍾情於他們的法拉利,而在韓國,很多人除了現代、大宇似乎從來不知道還有什麼牌子可選。
    他説,這時候我們心裏的那個叫做“品牌情結”的蟲子就開始蠕動,什麼時候中國也能有叫響世界的名車啊;不光是汽車工業,在各個領域,中國人都太需要創建自己的名牌了。
    於是,盛發強想到了民族情結、想到了要把探路者品牌注入民族文化。這種定位,讓他很多時候像一個公益活動家。2005年7月,探路者公司展開主題為“保護藏羚羊,我們一直在行動——探路者西部生態關愛行動”,與消費者聯動共同促進藏羚羊及西部生態環境的保護。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的登山隊登上好幾個高峰時,穿的都是探路者生産的産品。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也選擇他們的産品。
    盛發強的夢想是,“立志把探路者鑄造成受人歡迎的中國名牌,期待有一天,人們在出行的時候,首先想到探路者,在國人心目中,探路者就意味着更專業的野外保護、更舒適自由的設計、更可靠的品質和笑容可掬的服務。”

  相關稿件
成都扶持農村青年創業:以4.5萬元撬動50萬元 2007-07-04
韓永飛:密碼專家和被官司逼出的創業者[圖] 2007-07-03
[海歸創業]劉崢嶸:歐洲企業高職位的中國人 2007-06-28
2007中國十大創業人物評選結果在京揭曉 2007-06-21
融資難人才土地緊缺 民工返鄉創業遭遇困境 200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