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農民的數量非常少,只有大約200萬。農、林、漁等部門就業人數也只佔總就業人口的0.7%。2005年的美國農業産值只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從這個角度看,美國農業似乎是邊緣化産業。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美國農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中美農業合作如何實現雙贏?帶着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來到美國農業部,獨家採訪了農業部長邁克 約翰斯。
農業問題至關重要
農民和農業在美國是否已經被邊緣化了呢?約翰斯説,人們常常會被數字所誤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有400萬農民,本世紀減少到200萬,從表面上看美國農業似乎正在走下坡路,但實際情況剛好相反。如今,美國農民擁有的設備比過去更先進,他們種植的糧食比過去更高産,他們的生産效率因而也遠超過去。“可以説,200萬美國農民幹的活比過去400萬農民幹的活還要多”。 約翰斯強調,數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農業能夠持續穩定地向美國乃至全世界提供有益健康的食品。約翰斯還説,“我可以告訴你,農業部長的意見(對美國政府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我提出的意見總是被認真傾聽,這與農業在美國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沒有關係,而是因為‘民以食為天’,誰都得吃飯,而且美國農業的確做得非常成功!”
促銷僱員走遍世界
眾所周知,美國農業成功的一個秘訣就是它強大的出口能力。200萬農民造就了全世界最大的農産品出口國。據統計,農産品出口已佔到美國農業總銷售比例的25%,2006年美國的農産品出口可能達到770億美元。 談到農産品促銷的經驗時,約翰斯説,美國農産品在國際上賣得好原因有三:首先,美國的農産品質量很高,食品基本上都是安全的。其次,美國農業擁有一個非常高效的産品出口體系,從農産品的生産、運輸到銷售,每個環節都很強大,而各個環節之間的配合也可謂天衣無縫。第三,美國農業部在全世界75個國家、地區駐有自己的僱員,他們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向這些國家、地區推銷美國的農産品。
改善弱勢群體營養
約翰斯告訴記者,作為美國政府的重要部門,聯邦農業部在保護弱勢群體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針對災民,農業部會提供相應的救助。2005年“卡特裏娜”颶風襲擊美國後不久,農業部就跟其他眾多機構一道,及時向災區民眾提供食品和清潔飲用水。 約翰斯説,針對貧困家庭的婦女、兒童,農業部推出了免費食品計劃;針對窮人,農業部推出了免費食品券計劃;針對全美中小學生,農業部推出了學生午餐計劃;針對肥胖群體,農業部推出了“就餐金字塔”計劃,對人們的一日三餐作出了指導性的建議。“就餐金字塔”計劃實施後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農業部網站上,“就餐金字塔”計劃的點擊率最高。這些項目很多都是免費的,即使收費也非常低,農業部每年都要投入很大一筆錢來支持這些項目。
農業提供全新能源
談到21世紀美國農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時,這位美國農業最高主管説,美國農業的確面臨着許多挑戰,其中一大挑戰,就是如何為美國提供新能源,以便讓美國逐步擺脫對外來傳統能源的依賴,實現更大程度的能源自給。“這一挑戰正在改變美國農業的面貌”。 實際上,美國農業正在掀起一場新的革命。據報道,在去年9月至今年8月的一年內,全美玉米産量的20%和大豆産量的6%都將被加工成可再生燃料。據美國可再生燃料協會估計,目前美國已經建成101家乙醇工廠,另外32家正在建設中,在未來5到6年內全美一半的玉米將用於乙醇生産。對此,約翰斯認為,將糧食轉化成像石油那樣的能源,對美國農業來説“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新的發展機遇”。
美中合作前景廣闊
目前,已有大量的美國農産品進入中國,相比之下,中國農産品進入美國市場的規模要小得多。對這一問題,約翰斯坦承,“貿易不應該是一條單行道,而應是一條雙行道”。他説,據他了解,中方已經向美方提出了要求,希望向美國出口更多的農産品。對這些要求,美方要麼正在進行審批程序,要麼已經完成審批。相信未來中國也會有更多的農産品打入美國市場。 關於美中農業合作,約翰斯説,他擔任美國農業部長後已多次訪華,僅2005年就兩次訪華並會見了中國政府總理溫家寶。訪華期間,他有機會同中國農民接觸。有一次,他拜訪了一個農民家庭,這位中國農民對他説,為了適應市場的不同需要,他正在琢磨對農作物進行改良,這位中國農民的話“至今讓我難忘”。 約翰斯就此認為,美中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補的地方真的很多。農業科技、農作物基因改良、農業水資源管理和農田灌溉等都是美中兩國可以大力合作的領域。他相信,美中兩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關係將越來越緊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