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破解文化企業“融資難”
    2010-06-23    作者:記者 李亞彪 王攀 李美娟 蔣芳    來源:經濟參考報

    同傳統工業企業一樣,“融資難”也是文化企業的“老大難”問題。近兩年間,除上市外,業內開始紛紛探索創新文化企業融資的新模式,不少大型或品牌文化企業逐漸走出了融資乏力的低谷。但是,記者採訪發現,中小文化企業的融資問題仍需加力,為“資”與“産”對接創造更多渠道,避免融資解困僅僅成為“貴族游戲”。

  四大新模式破解“融資難”

  據了解,目前信貸融資、股權投資、債券融資、信託這四種模式正在成為破解行文化産業融資難的支撐點。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過去文化企業受固定資産有限、金融機構對創意與知識産權等無形資産難評估等多方因素影響,文化産業獲得的金融支持一直比較有限。而近年出現的多種文化産業融資新模式,正逐漸改變這一局面。
  一是信貸融資成為文化企業最主要的融資途徑。2008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的推動銀行授信進入文化産業領域的政策支持體系初步構建。尤其2009年3月以來,23個經各地文化部門報送由文化部推薦的申貸項目獲得60多億元銀行貸款。據上海市文化部門介紹,上海市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合作備忘錄,國家開發銀行今後5年對上海市文化産業支持的融資規模可達300億元。
  二是股權投資初步進入文化産業。據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投資銀行部項目經理蘭培介紹,兩年來,這一領域最值得關注的就是一批以文化産業為主題的股權投資基金的籌備與設立,如財政部注資引導,規模達百億元的中國文化産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既關注傳統文化行業,更青睞新興文化業態。
  三是債券融資在文化産業界放量增長。蘭培説,債券融資的形式包括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到目前為止,除公司債外,國內債券市場上的各類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均有文化企業嘗試。2008年以來,有兩家文化企業在國內債券市場發行5支債券,融資金額50億元。
  四是文化産業信託在2009年得到進一步推廣。杭州市發改委財政金融處長王晚霞説,去年初,杭州市文化創意産業小企業集合債權基金“寶石流霞”作為結構化信託融資産品正式發行。該信託貸款總額6000萬元,期限1年,利率為8.39%。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中心研究員蔡靈説,與早期的嘗試相比,當前文化産業信託産品的操作經驗、市場影響力已有較大提升,成為破解行業融資難的支撐點。

  “金融能量”迎來迸發期部分企業擺脫“貧血症”

  隨着金融手段的不斷運用,釋放出了巨大能量,文化産業界一批龍頭骨幹企業成功擺脫了發展缺乏資金的“貧血症”。涉及文化産業的金融創新不斷出現,為文化融資提供了豐富的渠道。
  三網融合的網絡改造資金缺乏是困擾不少廣電部門一個難題。據湖南有線集團總經理曾介忠介紹,面對三網融合,國家開發銀行湖南分行與建設銀行湖南分行、中國銀行湖南分行共組銀團,為湖南有線集團提供了33億元銀團貸款,用於有線電視用戶的數字化整體轉換和廣播電視網絡改造,這也是迄今為止全國範圍內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産業單筆金額最大的項目貸款。
  債券融資幫助正處於擴張中的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解決了後顧之憂。在去年11月到12月間,這家企業分別發行兩期中期票據,首期與二期發行量均為10億元。首期募集資金用於集團信息系統建設、物資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及出版板塊業務開發;二期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印刷板塊新建廠房、設備更新及償還現有長期銀行借款。“現在公司融資結構優化了,我們也可以輕裝上陣了。”集團董事長譚躍説。
  研究人員認為,“金融能量”的迸發得益於金融創新。今年3月在廣州市舉行的一場文化企業項目與金融合作的洽談會上,民生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吳新軍説,他們正針對文化企業無形資産難以準確評估的情況,嘗試建立專家庫,借助社會專家的力量進行專業評估,創新破解文化企業無形資産抵押難的辦法。
  正如民生銀行廣州分行那樣,涉及文化産業的金融創新不斷出現,為文化融資提供了豐富的渠道。2008年,北京銀行以版權質押方式為華誼兄弟公司提供上億元的多項目電視劇打包貸款,成為文化産業無專業擔保公司擔保的“版權質押”貸款“第一單”。

  文化融資重點應落在中小企業上

  專家認為,近年來雖然金融機構介入文化産業的積極性有較大提升,可融資支持對象仍僅限於點,主要集中於大型企業、少數具有較強品牌優勢與市場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一些能帶來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文化項目,尚未推廣及面,文化融資重點應落在中小企業上。
  蘭培説,當前最缺資金的恰恰是面廣量大的中小文化企業,解決這些“産”與“資”的對接問題,仍是今後一段時間內推進文化産業發展中一項複雜和艱巨的任務。“以債券融資為例,出於企業資質、市場影響等方面的局限,目前業內涉足債券融資的文化企業仍停留於大型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 
  最近,國家&&的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被普遍認為是文化産業的“及時雨”。然而,業內人士仍&&,當前要盡快讓文件由政策層面走向實際操作層面,尤其讓更多中小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為資金困擾“解渴”。
  蘭培認為,一方面,文化企業必須立足於自身建設,苦練內功,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尤其是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規範經營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制度,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和獨特核心競爭力,才能贏得資本市場青睞;另一方面,建議國家積極支持文化産業的金融創新研究,依託具有相關服務經驗的金融機構,組建若干文化産業金融創新平台,對文化産業金融産品開展集成創新,並設立文化産業金融創新獎。
  浙江省文化廳文化産業處副處長何蔚萍認為,除為中小企業尋找金融機構的支持外,還要注重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産業。浙江省文化廳為探索民間資本與中小文化企業“牽手”,成立浙商文化促進會,一手整合部門資源,一手整合浙江民間資金。這一機構成立10個月以來,已引導浙商投資文化産業百億元。杭州市政府由財政出錢設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成立創業風險投資企業,通過財政“四兩撥千斤”,專門投資正處於種子期的企業,投資對象中就包括文化創意産業。

  相關稿件
十部委聯合推進文化企業出口 2010-02-11
中國文化企業涌動上市潮 2010-01-11
財政部副部長:支持有條件文化企業上市融資 2009-10-12
文化部部長蔡武:支持國有文化企業跨區兼併重組 2009-09-15
廣電總局:鼓勵有條件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 20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