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壓力重重,如何突圍
    2010-06-17        來源:國際金融報

    産量幾乎佔全球的半壁江山,然而內外交困、矛盾重重、利潤微薄、步履艱辛,中國鋼鐵工業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走轉變發展方式之路。

  新氣象孕育新希望

  在長江邊的重慶長壽區江南鎮,一座綠蔭掩映、鳥鳴啁啾的“森林鋼廠”已經拔地而起。重鋼集團總經理劉家才介紹説,重鋼新廠區全部投産後,噸鋼綜合能耗將比老廠區下降15%,工業廢水實現零排放,噸鋼耗水量降至3.7噸,自發電量將超過60%。
  劉家才説,“老廠區整體裝備水平和環保控制水平不高,産品競爭力不強。去年9月,我們投産了一條4.1米寬厚板生産線,主要生産高等級船板鋼。雖然現在鋼材市場行情不太好,但我們的船板鋼依然是搶手貨。”
  通過技術改造和産品結構調整,涅槃重生的不僅是重鋼,從西南邊陲到中部省份,再到東部沿海,在一派嶄新的氣象中,中國鋼鐵工業正孕育着新的希望。

  結構調整艱難推進

  “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中國鋼鐵工業這幾年的發展成績:多、快、好、省。”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説。然而,巨大成績背後,潛藏着一系列深刻危機,産能總量過剩;産業集中度太低……
  “就以産能過剩來説吧。”馬鋼集團副總經理惠志剛頗有感觸地説,“現在抓淘汰落後産能抓得很緊,可是小企業照樣生産甚至擴張産能。”
  “無論是淘汰落後、兼併重組還是優化布局,都要從體制來探究。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依然任重道遠。”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説。

  突破重圍求解鐵礦石難題

  “鐵礦石現貨價到了150美元一噸,在這個價位上,我們每生産一噸鋼就要虧100塊錢。”一位不願具名的大鋼廠負責人對記者説。記者在各家鋼廠採訪時發現,這些鋼廠都面臨同樣的困境。
  “中國鋼鐵企業想擺脫受人‘卡脖子’的命運,必須走出去。不走出去就沒有出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武鋼總經理鄧崎琳説。
  正是抱着這種理念,近年來武鋼頻頻出手,在加拿大、拉美、非洲等地鎖定了數十億噸鐵礦石資源。“再過三五年,武鋼就可以實現鐵礦石自給,到那時我們無須再從三大礦山買一噸礦!”鄧崎琳底氣十足地説。

  相關稿件
馬忠普:國際資本炒作 鋼鐵業盈利能力趨弱 2010-05-28
何琦:房地産調控對鋼鐵産業鏈影響有限 2010-05-28
鐵礦石成為鋼鐵行業沉重的枷鎖 2010-05-28
廣東將實施鋼鐵産能置換 2010-05-11
德勤稱全球鋼鐵企業將進一步推動縱向整合 2010-05-11